智慧城市公民參與機制建立探討
辦理緣起
都市更新處(及都市發展局)自民國84年以來推動社區營造,透過實質的空間改造(地區環境改造計畫、OpenGreen社規師駐地輔導計畫等)、議題的擾動(社區紀錄片、社區營造點等)以及人才培育(社區規劃師、青年社區規劃師、人才培訓計劃等),由下而上的讓居民自行提出對於社區的看法、對生活周遭環境的關心甚至是實體的社區空間再生。105年2月21日邀請臺北市政府資訊局彭盛韶專委分享資訊未來將推動之智慧城市,推動上大致分為蒐集民眾意見、訂定標準、媒合業界、規劃場域方案等步驟。而前期的民眾意見蒐集、整理甚至方案擬定,是否可能透過與台北市各社區第一線接觸的介面進行合作。本次活動將邀請資訊局、都市更新處以及與社區營造專案的各執行團隊,共同針對民眾參與的方法進行研討,以智慧城市推動為案例,如何透過社區營造各專案的推動,作為市府推動政策的基石。
活動時間及流程
會議時間共約3小時
流程
14:00-14:10 報到
14:10-14:20 開場致詞 資訊局、都市更新處
14:20-14:30 公民參與的100萬種方法-都市更新處社造專案分享
14:30-14:40 臺北市政府在發生的事-資訊局案例分享
14:40-14:50 智慧城市專案簡介
14:50-15:30 社區營造專案團隊意見分享
15:30-17:00 Q&A
地點
台北市社區營造中心(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237號)
參與者
臺北市政府資訊局、臺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五處社區規劃師駐點工作室、OpenGreen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經典工程顧問公司)
研討內容
1. 社區營造推動公民參與方法。
2. 社群參與資料應用案例。
3. 智慧城市所蒐集之民眾意見尺度。
4. 社區營造相關專案輔助智慧城市政策推動可能。
- 建議正面表列台北市實體民眾參與且公眾討論的場合、常態計畫、機關活動等
- 建議研擬『「公眾願景需求轉化為智慧城市媒合點的流程』輔助文件」
- 實體活動
- 參與人員
- 基本議題與議題學習
- 籌辦模式(行政區劃、議題導向)
- 執行單位(公務委託、民間自辦)
- 成果與文件等公開與否
- 建議研擬「『願景需求轉譯為資通訊方案介入適宜性評估』輔助文件」
- 流程化
- 輔助非資訊人員的文件,確保原業務執行人員有一定程度的業務轉介的認知。
- 必要的事務資訊(聯絡民間對象窗口、涉及相關局處、...)
- 提出資通訊方案是否適合介入之評估機制
- ...
簡記
更新處與社造學會
- 介紹 localwiki 計畫的背景脈絡
- 社區營造可以提供「社會網絡」
- 地緣社區
- 社群技術,職業,議題,NGO 等
- 社會改造
- 若把當前的需求與討論,引入 localwiki 平台,會有什麼狀況?
- localwiki 平台比較適合穩定的內容
- 若是形成共識的階段,可能就不適合
- 相關開放資料,如何促進第一線的社區營造推動人員,活用這些資料也整合民眾實體脈絡
- 需要什麼資料,可以向資料平台提出,預計今年資料平台可以改版增加回報資料需求
- 資料開放,也需要相關的知識領域
- 犯罪與收入資料的交叉比對
- 捷運維修資料,低底盤公車資料,提供給通用環境使用者
- 工作室推動經驗
- 迪化街工作室
- 昌吉街工作室
- 民眾參與意見表達收斂的,在台北推動的方法論,需要累積經驗與討論如何做得更好
- 資訊局智慧城市的角度,會需要與空間部門的推動上,相互交流
資訊局
- 虛擬社會的改造
- 智慧城市,並非高科技展示中心,或是太過設備導向,但需要「講出好的故事」
- 如何透過協作機制探討願景式的討論、需求等
- 針對議題醞釀,可以適時使用 vtaiwan 的議題交流平台,Uber, Airbnb, ...等等,或是其他平台 pol.is,相對的推動人力成本不低,也可能系統開放給地方政府人員使用,慢慢形成、收斂成需求方案
- 資訊局需要找到 ICT 可以著力的點
- 方案的公共性
- 框架
- 蒐集 issue
- 蒐集之後需要分類,歸納出議題
- 其中可以分出空間面向,ICT面向,社會福利面向
- 過程中開始產業界也可以進來,了解場域的真實問題與需求
- 釐清可行性之後,將規格擴大,輔導民間部門爭取中央預算
- 或是有的議題有相關的營利模式
- 基於台灣的廠商特性,需要實證場域累積經驗與實績,進行外銷或其他營利佈局
- 也可考慮,透過介接到一個實體的地區,例如目前五處的門戶計畫所座落的地區
- 資訊局已有相關廠商網絡
- 對於技術方案來說,也可以區分出
- 已成熟的技術方案
- 還需要試試看的技術構想
- 例如長期照護議題,也有許多廠商表達有相關實驗方案,也涉及到社會局與衛生局等相關業務主管局處
- ICT 推動也會遇到一些法規限制
- ICT 就會推出設備、方案等
- 媒合平台的機制,需要進一步建置探討
要點
- 下次的聚會會議,可以預計邀請社區規劃師,相對成熟社區營造點,社區大學
參考網站
臺北市政府智慧城市政策文件
- 智慧城市計畫推動 20151202
- 資訊局智慧城市說明簡報 20160622
-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0BxiwX2rqs8dzTWZfMnd2d3pMOFZTVkZfQ2c0TkQ3RDNxeDBn
民間社群發起計畫
- 臺北市政府預算視覺化│http://tpebudget.tonyq.org/view3
- 臺北市所得與住宅竊盜地圖│https://goo.gl/t3sWZm
社區營造相關
- 社區規劃師駐點整理│http://www.community-taipei.tw/news/news_detail?id=176
- OpenGreen│http://hellogreenlife.blogspot.tw/
- 社區營造中心│http://www.community-taipei.tw/
都市資料治理與智慧城市架構
- 持續彙整於此頁面:https://abcd.hackpad.com/Data-Driven-Cities-vG2g90Eifgf
- 英國標準學會 PAS 181 Smart city framework
- http://www.bsigroup.com/en-GB/smart-cities/Smart-Cities-Standards-and-Publication/PAS-181-smart-cities-framework/
- rethinking smart cities from the ground up
- https://www.nesta.org.uk/sites/default/files/rethinking_smart_cities_from_the_ground_up_2015.pdf
- D4D Data for Development 以大數據公有資源 big-data commons,涵蓋描繪象牙海岸全國人口的移動和通話形態,並蒐集經濟、人口、政治、飲食、貧窮和基礎設施方面的數據。 http://www.d4d.orange.com/en/Accueil
- 18F https://18f.gsa.gov/
- 芝加哥 Urban Center for Computation and Data
- 市政數位長 Rachel Haot http://www.nyc.gov/html/analytics/html/home/home.shtml
- In 2015, the City of New Orleans launched Nolalytics, a cross-departmental initiative that employs rigorous, data-driven projects to improve performance throughout City government. http://www.nola.gov/performance-and-accountability/nolalytics/
- UK Government Digital Service https://gds.blog.gov.uk/
其他補充
chewei 個人意見簡記
- 2/21 會議簡記 https://abcd.hackpad.com/20160221--8ucMIWMH9gr
- 預算面向
- 此計畫有提到政府可適度採購廠商所提的解決方案,這部分是否有設置開口合約?或是採購方案想像。
- ..
- 智慧城市的框架,是否與各部門本身的資訊科技採購案的慣性有所重疊?
- 例如
- 公園路燈管理處近期招標全市行道樹地理資料建置案
- 都市更新處招標內部資料系統維護案
- 建築管理處招標建築資訊管理系統維護案等
- 或是說,各局處也可以提出方案需求嗎?
- 聯想到英國的數位服務採購模式,印象中是統一採購 / 類似開口合約的機制,由單一單位完成數位服務採購,各局處都可以提出服務需要來找到廠商。(http://blog.clkao.org/post/197394/uk-gds-the-veto-power)
- https://rocket.cafe/talks/79922/amp
- http://tw.network.okfn.org/2015/09/05/chasing-smart-cities/
- https://rocket.cafe/talks/79941/amp
- 民眾參與的機制
- 媒合框架的跨業務通用性
- 針對智慧城市的媒合框架,聯想到一般社區空間營造過程中會使用的地區工作坊、走讀、踏查、願景勾勒等方式,深化關於地區生活的課題與需求。以下連結是針對台北市文山、信義、內湖,依山地區的環境議題工作坊活動影像,活動參與的對象包含環境議題 NGO、社區大學、市民、空間規劃者、生態調查學者等。與會者可以提出許多在地中長期經驗累積的課題,例如:整體都市熱島效應加劇,促使郊山地區的降雨量增加,除了增加地區淹水潛勢與實際的災損,也讓貓空纜車的落雷停擺狀況越來越嚴重。這樣的課題,至少在空間規劃的對策上,可以找到舊時的水圳或水路遺線,重新評估舊水路作為強降雨的滯洪可能,以及此地區的公園更新設計,也更應該整合滯洪功能。(執行案例)
- 如果有了智慧城市的需求平台後,這類工作坊的課題提出成果,或是解決方案的雛形,既可以回饋到平台上,與資通訊或是相關解決方案的廠商、學術團體等交流。
- 例:大安區錦安里一塊國有空地,於地面下置入雨撲滿,社區組織與社區規劃團隊,結合台大水工所與設施廠商共同完成方案。(執行案例)
- 另,北投社區大學與太陽板業者,合作於屋頂建置公共用途的發電方案。(執行案例)
- 另,這邊有蒐集一些國際城市改造提案的平台案例。(頁面)
- 台大大氣系最近試著推動民眾可執行的分散式氣象站。(頁面)
- 近期,空總智慧城市參賽者提出 AED 裝置的加值 。(構想影片)
- 聯想到這篇論文:開放城市:開放原始碼年代的創新城市-孕育Linux-Based EeePC的台北 Open City: Innovative City in the age of Open Source-Embedded Taipei of Linux-Based EeePC
- 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1?DocID=U0001-1508201113121300
- 摘要:在網路與開放原始碼的共同衝擊下,傳統的創新城市區位理論有了新的挑戰。新近開展的議題是在實體空間中的產業群聚如何與存在於虛擬空間中的開放原始碼社群合作,開發出具市場爆發力的產品。問題的關鍵在於,這兩種技術社群擁有截然不同的創新文化:前者需要依賴封閉與私有化創新成果來壟斷市場以獲取超額利潤;後者則強調創新成果應開放、共享,來使產品具有更好的品質、信任度,以及較低的成本。在技術文化幾乎相互對立的情況下,產業群聚與開放原始碼社群的合作需要一個中介的空間機制來促成兩者之間有效的互動。從產業群聚如何跨越本身的創新障礙、開放原始碼創新所需要的地方環境條件,以及市民城市的技術運動這三個理論角度著手,本研究嘗試探討這個中介機制的形式、功能與形成動力。本研究認為,這個中介機制的形式是由專案(projects)與會展(fairs)所構成之「暫時的創新氛圍」(temporary innovative milieus);它的功能在支持用戶創新者(user-innovators)驅動的開放原始碼創新;它的形成動力則來自市民社會的技術運動對於國家與市場力量的動員。傳統創新城市區位理論認為,城市的創新能力受制於其固定的(permanent)環境條件,無論是核心城市的都市資產(assets)或是邊緣城市的都市氛圍(milieu)。然而,要孕育開放原始碼創新,城市需要在其固定環境的基礎上另外創造出一個暫時的創新環境,虛擬的網絡,流動空間。以孕育出Linux-based EeePC的台北為經驗案例,本研究指出,在開放原始碼年代,城市是動員創意的共同體。創新城市的區位理論不再僵固地侷限於物理空間概念。台北既不是核心城市、也不是邊緣城市,而是擁有市民社會的城市。一種社會學式的城市。再進一步說,這是網絡社會的資訊城市,台北,是節點(node),是全球都會網絡中的創新節點。這個由市民社會所驅動的創新城市模型,本研究暫稱其為「開放城市」(open city)。
- London Infrastructure Plan 2050
- https://www.london.gov.uk/priorities/business-economy/vision-and-strategy/infrastructure-plan-2050
- https://www.london.gov.uk/WHAT-WE-DO/BUSINESS-AND-ECONOMY/BETTER-INFRASTRUCTURE/LONDON-INFRASTRUCTURE-PLAN-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