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社區通社區資料應用工作坊

內部培訓工作坊

10:00-11:30 彭盛韶:從公開資訊到開放資料&實際應用案例

主持人:今天很謝謝大家來參加活動,請司長講幾句話。

陳登欽司長:盛韶的課程一定很精彩,所以我也不想佔用太多時間。我聽過公民參與或審議民主,特別對於開放資料或資料運用在公共事務上,可以做什麼事情,我充滿很多想像,可能是因為我對這個東西不熟悉所致。也不見得所有人都比我厲害,我不懂你們可能也不懂,我就要求說我們應該來開課,讓大家在工具上有一點進步。22 號還有一場,希望大家在業務上面有所精進。我看到年輕人越來越覺得,我不懂但他懂的東西越來越多,我們五年級的焦慮越來越重。保持一個開放的觀點跟心胸是很重要的。盛韶幾乎就是一個網路常客,最近又剛當父親,人生在這個時候,應該是家庭快樂比其他事情多得多。我 11 點要回到部裡面,我就在這邊跟各位致意,希望不管是社造還是開放資料的業務可以有更多進展。

彭盛韶:

我是台大網媒所畢業,後來到台北市資訊局,再到經濟部。我之前在萬里區公所的時候,業務也是社區發展。今天想分享的大概是,想提一些基礎知識,大概分享一下為什麼要用開放資料來推動業務。在地方政府時有幾個案例,在中央也有幾個案例。

(看ppt)政府資訊公開法,如果你看了很多政府網站,都有資訊公開專區,都會登載一些不管是預算還是文書資料,但開放資料跟資訊公開最大的差異是,開放資料是給電腦看的,資訊公開是給人看的,會有一些欄位上的調整;或者預算書上面會有一些空白,但給電腦看的時候,每一行跟每一列都是單一的。除此之外,開放資料在權力與義務上面會有一些不同,開放資料鼓勵加值衍生物的開發,例如公車 app,就是民間業者介接資料去做應用。通常這樣的權利金,通常開放資料不收外面業者的錢,但收不收錢還是可以討論的。還有一塊是免責,因為資料傳遞中間,可能會有網路或硬體的關係會有中斷,所以都會有保護公務員的條款。決算表大家都看過,人一看大概就知道在指什麼,但這個讓電腦讀的話會很辛苦。下一個例子,文化部會計月報,就是密密麻麻,人眼很難看懂,但這是給電腦看的,這也不難製造,就是格式上的差異。這個,如果人眼看也看得懂,關鍵就是每一行跟每一列都有一個性質跟值,這對電腦來說很重要。

(看ppt)政府遇到一些困境,之前的政府是我們去規劃服務,但是跟人民的需要有落差,加上預算有限,彈性不太夠。業務本位,長照很需要整合,中間資料斷掉的話,個案服務就會斷裂。科技知識會沒辦法因應最新的科技。這張圖是英國智庫做的,傳統公共服務很區塊化,衛政、社政、警政、消防等等,這是普遍政府遇到的狀況。北市資訊局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況,運用一種方式,1:10:90法則,政府是很難影響所有人的,我提供一個公共服務,不可能所有人都享受到,所以我對10%有影響力的人,討論如何做好服務,這有可能是民間單位,我要強調這10%的產出應該是要開放的,因為台灣很常遇到這10%壟斷市場,就會變成特許行業。北市府之前的做法是,用開放資料或開放規劃的方式,跟民間廠商討論應該提供什麼服務,再端出服務給社會大眾。我們共同規劃的話,外面社群比較接地氣,知道大家要什麼。我也可以把資源投注在該做的東西上面,有些是可以讓民間自己發揮的。補強科技,廠商要跟著時代變動去成長,透過這個可以把科技這塊補起來。

這樣講還是很抽象,所以我今天帶了一些例子來分享。第一個是預算視覺化,在 2012 年 g0v 社群,他們端出一個中央政府預算視覺化,2015 年我們有把這個系統導入到臺北市政府。當時很多民眾覺得很有趣,因為他以前看不懂預算書,要看懂需要一些功力,民間很難去瞭解,透過預算視覺化的導入,民間就開始瞭解這個局處的預算這麼多,就會比較有興趣去瞭解。民眾上來發問之後,我們也統整問題讓公務員來回答,如果用公文體回答,他就會發怒,覺得你為什麼要用罐頭方式回應我。所以當時有一個工作坊,是我們去想要怎麼回答民眾問題。後來蠻多地方政府也複製這樣的模式。讓人民瞭解預算可能是一個蠻重要的基礎。

第二,我們當時遇到八仙塵爆,那時候有很多小孩放暑假,去北部玩,發生這件事時,南部家長很擔心,一堆電話湧入,癱瘓了醫院,因為當時有 500 個傷患,附近醫院沒辦法支援,會派送到更遠的醫院。那時候北市社會局長說可不可以趕快產生一個查詢系統出來,但我不可能在當時開一個標案,寫採購書,議價,不太可能,而且資訊局沒辦法調一個系統來,所以我那時候就把公務員責任扛起來,把傷患名單開放出來,個資法有排除重大災害的限制,但還是有把中間的字藏起來。整個網路都在關心,所以社群開發能量就馬上湧入,一個小時內就有一個系統跑出來,兩個小時就有八個系統跑出來,在放到台北市官網上。當時的確可以削減一些家長擔憂,他可以上網去查,可以查小孩在哪,後來看某一個網站的查詢量,有達到 30 萬。這樣災害的部分,資訊流傳遞是不是更有效率,就找各局處來,瞭解什麼資料在災害發生時,可以自動做成開放資料,可以幫助到市民,我們就有把一些消防資料轉成開放資料,民間社群系統就會呈現出來,中間不太需要人力。比如說當時有一個災害列表,他可以查這是哪一區,發生什麼事情,蘇迪勒颱風時,台北市有一萬件,所以當時有過濾災害性質,這也幫助消防局很多,因為可以判斷哪裡還沒有復電(意思是優先處理)。好像是杜鵑颱風時,官網掛掉,我想說怎麼辦來確認一下,我就問消防局資料有沒有傳出來,民間可以用嗎,那顯然掛掉的是表皮網站,資料來源沒掛掉,所以後來就把官網連結轉到社群上面。這件事很驚險,如果沒有這樣處理,第一個上新聞的災情就是資訊局網站在颱風天掛掉。某部分來說公務能量會因此擴充。這樣的案例不是只發生在台北,這次颱風,高雄出現一個好理災平台,會更貼近民間想看到的東西。

下一個案例,我們還希望開放前期規劃,讓社群或業界一起進來談,我們把權管場域也開放,等於是試點。因為當時推動智慧城市,希望把產業界方案帶入場域。最近有一個無人小巴士試驗成功,中間很辛苦,因為在法國時,無人小巴都在小鄉村 run,來台灣之後第一次遇到高樓,但在台北市不斷嘗試,雖然時速只有十公里。台北市很適合做這樣的合作,因為台灣有很強的資通訊能量,所以後來資訊局希望用這方式來跟產業合作。當時光是空氣盒子感測器,他就是測 pm2.5 的感測器,就跟很多單位談了,因為環保署會跳腳說他有測站,我就把中研院也拉進來,中研院有做過先期研究,關於這個小感測器跟環保署測站的數值的關係。另外是我們在論述上也切開,我們希望這是拿來做環境教育,而不是感測依據,所以教育局跟環保局都有進來談,民間有一個專門做感測器的社群也進來談,他們第一次遇到地方政府願意把這東西帶入國小場域。這合作從規劃到開完記者會總共八個月,還蠻快的,我就是管好我的場域,開好協調會,希望國小可以放這樣的機器,產業界就是專心把機器做出來,大家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公部門要去做私部門的就很辛苦,有些事情也只有公部門能談。後來六都都覺得這模式不錯,就有複製過去。這家廠商現在在國際也是感測器最多的產商,他可以拿到世界各地的單,我因為這樣也上了一些節目,煮菜節目,蠻特別,主持人就說那以後炒菜油煙要監控,一個公共服務可以在那邊呈現給大家,蠻不錯的。AIT 也有看到這個案例,也讓我們去美國佈展,甚至跟美國環保署一起討論。

另外一個是台電的案例,大家知道民間不太信任台電,部長上任後就啟動這個,用開放資料,讓環保團體也進來。這完全是從需求端出發,政府再來回應。中間有開放出來的,這就是家戶用電的售電地圖,NGO 要推廣社區節電時,可以知道哪一個里用電比較多。另一個饋線容量地圖,就是給電跑的高速公路,它要推動太陽能板的架設,一定要知道饋線的空間還剩多少,不然就白費了,所以這個地圖後來也有出來。過程中蠻好的是說,以前這樣的不信任有被化解,甚至大家可以一起想說要做什麼東西出來,你開放資料或規劃之後,彼此對立的團體開始有合作契機。

如果剛剛都能跟上的話,我嘗試回應一下今天的議程設定。公開資訊到開放資料,複習一下,資訊公開是給人看的,開放資料是給電腦看的,它的格式欄位要很基本,讓開發應用的人可以很簡單拿資料去開發。目前開放資料還是會讓大家多一份工作,可是剛剛可以看到,因為開放資料,所以提供了一些跟原本政府服務不一樣的服務,而且更跟民間需求有關。如果你端出一個服務,是民間也覺得很棒的,對公務員也是強心針。要達到減量的話,就必須在資訊系統上設計,早期規劃就讓大家來討論,開放資料就可以自動化,這是很容易做到的。比如防災系統,最後產出的是什麼,自動介接到開放資料平台,公務員就不用特別費心,而是會自動更新。這件事是有辦法做到的。但這就需要更多規 劃跟協調,需要業務單位,資訊單位,民眾進來,社群進來,一起來討論最後的產出是什麼。目前台灣沒有特別好的案例,社區通有可能成為第一個案例。資料開放與否,說服長官開放資料小撇步,我們當時說服主計長很久,說想要把預算開放出來,他說不是都在網頁上嗎,我們說這基本上是不同的東西。當時有一篇新聞點閱率很高,53 萬,柯P 在選舉時,一篇新聞大概點閱十萬,執政之後只有三萬(點閱)。公共服務讓大家有感,回饋到點閱率,所以當時有把這個績效,回饋到主計長那邊,原來他才知道大家會有興趣,他就去溝通廠商,之後產出的資料就是直接系統能吃的,不然一開始花蠻多時間轉換主計處的資料。透過開放資料,前期就讓民間進來,他就比較有感,你的方案就比較不會再去改變。

我最近跟「還我特色公園聯盟」,就是一群媽媽在倡議公園應該要好玩,因為她們發現台北市路燈處把很多溜滑梯剷平,放塑膠玩具,溜滑梯沒刺激感很無聊,她們覺得我帶小孩很辛苦,玩了十分鐘就不玩了,因為國外很多特色公園,到青少年階段都有,所以這些媽媽開始抗議。路燈處說,好,前期規劃我們也找你們,另外一塊她們也說,如果你採購的評委都是工程背景,他根本不懂遊具,他對哪一家廠商好,是無感的,他可能就會從單價去決定,但這些媽媽覺得不能只有工程背景,所以後來職能治療師也進來了,這些人可以本於他的兒童專業,去判斷哪一家廠商的服務是可以讓兒童更快樂的。現在有公園的沙堆裡面是有埋恐龍骨頭的,可以挖三小時,媽媽就比較輕鬆,生活有品質。如果你端出來的東西是民眾很愛的,長官就比較不會去變動,不然承辦很辛苦。你前期規劃,端出來的就是消費者要的,那這樣的服務比較不容易因為政黨輪替,而影響到最終服務的樣貌,因為他改掉的話就要承擔被抗議的風險,這也是讓公務員比較不那麼累。這樣的開放前期規劃或開放資料,乍看之下會讓工作變多,但一開始的聲音進來的話,影響到的是最後終端公共服務的品質,民眾滿意,最後是省掉很多力氣的,不然他去跟民代講,你還是要應付索資。這也是回應到這次工作坊想要講的內容。

另外我要提,可以跨到這步是很不容易的,當時家長們也到新北市抗議,他們讓小孩寫標語,找了一個市長剪綵的場合,寒風十三度,市長就大怒說我剪綵應該是很好的曝光,怎麼可以被搞砸,他一週就下令要統整出一個單位要來回應這些媽媽。很多這種典範能夠越過去,都是經過一些紛爭的。

主持人:大家現在業務上有處理到,你的資料有被拿去說要做成公開資訊嗎?

都沒有嗎,這樣也是蠻好的(全場笑)。開放有時候就是一個績效,有時候會擔心開放會不會引來一些風波,但台電案例之後我就更有信心了,因為人之間還是希望可以培養信任,因為攤開來,所以有信任,就可以想下一步要做什麼。還有時間,那來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

:我是新的承辦,因為原本的承辦要離職了,我就很莫名的來了...我本來是負責文化志工業務,就被派來這件事...社區營造我真的是新手,但我覺得開放資料真的很重要,我之前做志工業務時,都是我要整理好再傳給處室,很累。第一步很辛苦,但整理好之後,後來的承辦比較不會那麼辛苦。

彭盛韶:如果你建立了資料,就會知道別人可能要什麼,就可以要求廠商。

:我做社區營造業務,也是新手,我的前輩在現場。

:我是做社造,但我是臨時人員,我是協助社造業務執行,只是因為我做得比較久,所以希望我一起來聽。

:我是做部裡面的社區營造的案子,不管是縣市還是中央,目前承辦最困擾的應該是大家都來要資料,但很多都是一樣的資料,只是不同單位來索取。同樣的資料但是都分散在不同地方,例如獎補助系統,又有社區通。如果所有資料可以共用,欄位共通,就找出來就好了,不然不同部門來要,都要重新整理過一次資料,為什麼要重複要。這可能需要花一點時間,因為建資訊系統不是那麼容易。資料庫的東西要花時間。

:我只是駐點人員,接觸社造很短,剛工作,我是來學習的。

:開放資料真的是每年,我從95年做社造到現在,台灣社區通也改版很多次,我覺得社區很重要是,以社區的資料來彙整的話,現在是社區跟組織都可以申請補助,每年都在繳資料也蠻困擾的,社區也不只有文化部資料。假設把資料庫建立好,我覺得由社區來建立最快,社區承接了哪些計畫,它們每年建立補助資料出來,可能也可以分析社區往哪個屬性發展。

:我是社造業務的代理,才代理三個月多。我接到局處要資料,因為剛接不久,所以我不知道每一年是不是都要這些資料,某某有說服我說,不同單位可能是要同一份資料,所以我們就去找以前的資料夾,要翻出來真的需要一點時間。聽到某某這樣說,所以我就想來聽看看,如果有個平台把資料放進去,我就不用花時間去弄。

:我也才接一個月,我也還在摸索當中。

:我想問一下,資料開放之後,應該怎麼跟社群銜接,應該怎麼知道社群需要的資料是什麼?

彭盛韶:網路上有一些關心社群的議題,這個問題下一位講者(指 whisky)會好好回答你。有很多實體社群可以參加,你說你是承辦,業務是什麼,有興趣的人就會來跟你接觸。

:同一份資料,不同人看會有不同解讀,會不會有負面解讀的產生?例如某個社區拿了很多補助,但社區可能在實際區求上會有不同...

彭盛韶:這一定會發生,資料判讀因為個人興趣跟背景而有不同,這無法避免,但前期溝通,讓對方知道你的初衷,也是蠻重要的。你的資料在開放維度上面也是有差的,不管是去識別化或統計區間,都有空間去談。

:我是承辦,很高興今天來。

:也是做社造業務。我們來參加,就是為了讓資料更加有效率,不要每次都要填那個表格。前面有人說才來幾個月,如果資料都放在上面,那就不用回去找舊的人有沒有留下資料。資料解決另外一個重要議題就是即時性,現在表格要我們填,假設沒上去更新就沒資料,承辦就還是要找我們要。最後一個是慣性,跟你要資料的人也是長官交辦,他就寄信出去,他不會想說要上去系統看這個東西(資料)。

:我們對於開放資料,如果今天蠻多心得,回去應該會蠻適合,我們有推動委員會,每年都要做兩次彙整,變成我們公所或社區有需要資料,我們會比較好提供給他們,比較穩定性的計畫他們就可以知道。

:我是社造中心,就是乙方跟廠商,老師剛剛說開放資料可以交給廠商,我就抖了一下。社造中心要幫文化局填表格。要開放哪些內容,我想要確定這個,因為現在要填寫的報表,有一些數據,我不知道文化部是不是真的會拿來分析,例如社區辦了幾個場次會議,男女人數,這只是要拿來做交叉分析嗎還是什麼?因為一般社區不會去統計性別或新住民、原住民。回應剛剛說過的,填寫資料還是回到管考系統,讓社區申請計畫之後做一些填寫,應該是最快的,就不用社造中心跟文化局一直打電話問。

:我是甲方。基本上剛剛老師說的,我都非常非常感同身受,我對台北市一開始的預算視覺化,我注意很久,你們的資料我也都有存下來,我不知道今天是您要來講,不然我就多帶一些人過來。我認為開放資料,從我的工作範疇來講,填報表那些就不提了,它是可以有效的取代一些社造推動委員會做不到的事情,因為我不太相信,一年開一次或兩次的推動委員會會有什麼效果。資料如果可以開放,我們常常要去問台南生活美學館,補助的團體跟我們社造點是不是有重疊,如果有這個系統,它一出去就很清楚有哪些單位,就不用各單位發文來問,一堆耶。所以我覺得他起碼可以做到資源不要重複。

:今天來是很期待部給我們指導,因為基層公務員流動率很高,局內已經自己在做開放資料,有一個協作平台,各科室有統一欄目,自己在做。希望推到跨局處,現在遭遇到很大困難,所以如果要由部裡面這邊來做,是一個大工程,未來希望可以實現。

:我是社造承辦,之前也做過村落藝文。開放資料這件事,有時候要應付審計,跨局處會議,被叫去只是被要求提供社區資料,如果可以提早開放,就不會資料單要來要去,不會因為小事情就要動到會議上的討論。

:我就是司長說的五年級生,需要花很多時間學習網路。開放資料一開始的建立之後,希望將來可以減少工作量,因為表單需求量很高,尤其長官要的資料欄位,我們隨時都因為長官在調整。透過社造平台會議,我們有用很簡易的 google 表單,建立社區補助案的資料,近五六年來的資料,都可以透過那個表單彙整出來。所以很期待文化部可以幫我們解決各縣市的資料彙整的格式需求,格式統一,產出的表單可以設計好幾種類型,以後就可以很簡單的說要哪一種。希望前面辛苦,後面有回報。

彭盛韶:文化部現在有辦法做這件事嗎?

主持人:我們目前有收集大家欄位,希望把固定欄位集合,未來如果有系統,可以再新增欄位。希望未來提案跟結案也可以在系統上做。

彭盛韶:因為勞檢資料全台灣都不一樣,社群很痛苦,一直花時間統整。

主持人:部內想要集大成,但老闆會一直換,我們瞭解,每個老闆都有自己想要的欄位。如果你的老闆想要增加,你可以在系統上面自己加。控制只有二十個欄位,感覺不太可能,你都無法控制你的老闆了...

:最近有一個經濟部的案子在做。我覺得開放資料會根據最後要達到的目的,欄位會很不同。像經濟部案子,它開放的欄位需求,目的會跟文化部很不同,所以你要填寫的東西會有不同思考。但我覺得這個目標是好的,對於以後要調資料會方便快速。我沒有很樂觀說,有這樣的系統之後,各局處就不會跟你要資料,不太可能,因為各局處還是會有想要方便行事。但即使這樣,你面對局處,調出資料是更快的,工作效率會更好。

彭盛韶:你不能回應他一個連結嗎?(底下集體回應:不可能。)

:他會說你就調給我啊。

:面對很多社區阿伯,他們辦活動時,跟他們要這些資料是困難的。現在延伸到開放資料,所以也想跟大家討論,這些項目在實際統計的時候會有哪些困難。

:我也是乙方。我的自我介紹是,「今天是被文化部叫來,嘉義縣的業務費很少,所以都靠自我剝削來完成任務」。開放資料是一種工具,還好這幾年團隊相對年輕,知道他們要什麼,就會開始去建立資料。開放資料沒辦法解決所有問題,因為各局處跟你要的資料都不同,但它是一個系統管理的工具,如果有一天需要這套資料,它就可以做另外一個層次的分析或應用。也許可能要拜託文化部,我能說我們大概都在同溫層,沒辦法控制別人跟我們要什麼資料,但我們自己需要什麼,可能可以比較明確定義出來。

:我現在做社區營造的工作。

:我是對外窗口,主要業務還是由資深同事負責,我也是新人。

:社造業務常常換承辦人,每個人建立的表格都不同,所以很希望透過資料開放讓格式統一化。我們縣府對於資料的互通,好像缺乏統一格式,所以資料也是要來要去。

:在寫資料的是社區,不管是甲方還是乙方,要去滿足文化部或長官們,例如議員要質詢,是大家都可以去應用的,社區通真的可以去好好做改版。之前地方文化館的評量系統,它就有開放資料填寫的管考系統給大家,它可以讓承辦人或地方文化館的指導團隊,自己去選擇跟彙整。各縣市未來要發展的方向,可以有一些配套連結措施,那是一個很好的基礎,雖然我也覺得它做得不怎樣。對於社區來說,我們很難要求每個社區都有資訊填寫能力,而是有沒有可能在資料彙整跟填寫上,是更簡單的,例如手機就可以填寫。所以未來上傳資料,我的願望也沒有很大,只要滿足文化處跟我要資料時,我可以從裡面調出來,或者是文書上很好整理,就已經很棒。

:我也是做社區營造。

11:30-12:30 張維志:什麼是資料(對資料的想像)

其實我在想,直接來回答你們的問題。你們剛剛提了蠻多問題,例如發現某一區補助款比較多,會不會讓大家覺得不公平,是不是一定有鬼。這應該回過頭來問,我們在判斷事情的指標是不是錯誤的,不應該用他拿多少錢來判斷,而是有沒有更多資料判斷他拿到這些錢,產生的效益是什麼?你在每個資料背後,都會想要更多資料才對。我之前聽文化部說他們要建立一個博物館資料庫,我聽到這件事時,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你們剛剛說的對資料的想像蠻不錯的,我想到的是我們現在的資料,真的夠大到可以回答這些問題嗎?我們會記錄新住民、原住民的人數嗎?只有在被要求時你們會記錄,對嗎?這就是最大的問題。你們會有很多資料,但很多資料都只是為了上面要求的查核項目,而不是要用資料來解決回答問題。如果上面說要有性別,或新住民人數,是因為有保障名額,以及我從這些人數,難道不能去看說我的活動可以怎麼辦得更好嗎?你們會不會發現說,原來來參加的都是隔壁的婆婆媽媽,有一票年輕人是從來不出現的,那這種情況我該如何透過資料收集來回答需求,你們的問題,以及達到目標,而不只是為了應付上面的要求。有人要求資料,我就只好生出來,你每次都要重新整理,那能不能從文化部那邊標個案子,我們半年幫你們做好,但這樣就是我們對資料的想像嗎?就停留在報表層次嗎?當然不是,資料是要用來解決問題才對,你們就會發現,現在填的表格,遠遠不足以回答你們的問題。

我今天要講的是這幾個東西,簡報已放在網路上供大家下載使用。你們對資料的想像還是偏向管理需求,但這是不對的,資料是要拿來解決問題的。剛剛有個問題很棒,你們的流動率很高,很多資料如果有被留下來,新的承辦就可以接手去做,我稱為經驗的傳承。我透過資料,把原本工作上的經驗,描述下來,移交給下一位,下一位就知道說要怎麼去有效處理工作上的挑戰,但經驗傳承可不可以透過資料,而不只是舊人帶新人。你們每天工作的東西,都可以被留下來成為資料。

台北市的預算視覺化,我其實很喜歡糗他們,剛剛不是說五十幾萬的案子,但你們覺得做完之後台北市有什麼改變嗎?台北市的預算跟你有關係嗎?編列預算的方式有被改變嗎?資料被拿去看之後,你可以成為應用資料的一份子嗎?我在2010年就做過資訊視覺化,從每個局處的預算變化,我當時就做出來了,但沒有用,的確大家會看到例如教育局預算佔很大比例,因為這是憲法要求教育預算要佔一定比例,但然後呢,沒有然後,你發現做完之後沒有「然後呢」,「接著呢」。這個媒體效應很棒,但然後呢?沒有然後,資料只是讓你們看得很爽,但完全沒辦法回答或解決問題,例如台北市預算有什麼問題,要怎麼修改才會更好。你們剛剛的分享告訴我說,你們有需求在後面,你們的需求讓我感覺到,那天在文化部有個老師說你就發問卷幫忙做系統,大家就會很高興了,但那是因為我們沒有想過資料有什麼價值,它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那我們的問題是什麼,你要先知道要往哪個方向走,才知道要用什麼交通方式過去。欄位的概念就是資料的概念,但資料到底是什麼意思?今天的錄影,以及後面在打文播,放到網路上,也是資料,所有形式的內容跟記錄都可以視為資料,只要可以拆出相關欄位來定義它。

這是司法院最近做的東西(裁判書用語辭典資料庫查詢系統  http://terms.judicial.gov.tw/Collect.aspx),可以在網站上面查1339條的司法用語,辭典在網站上,可以輸入相關關鍵字查詢,你們會輸入什麼字?隨便一個,「法官」好了,跳出七八個。這網站很妙,你輸入特殊符號,它就全部跑出來了,1339條,我全部抓下來之後,欄位定義之後,可以定義更進一步的東西。我在想的是,這是他們找法官寫出來的東西,我可不可以重新給每個詞兩到三個關鍵字,再找出不同的族群,提供不同的解釋,直接告訴有需求的人,民法某一種案件,我就先把相關關鍵字都抓出來,你的需求就在這裡面。我試圖挑出文字的特徵,重新組合之後,告訴大家你的需求可能在這邊。這就是文字探勘的東西。所有你們的報告,放到網站上文件,每一份提案,不是只有拆出團體名稱跟類別,而是所有細項,我能不能找出新的方法,來重新定義每個人提案的內容,能不能有不同的東西長出來。

另一個是這個,北市資訊局要做聊天機器人,它們有一個常見問答,已經被我罵過兩次,有八九千筆常見問答,八千多筆的常見問答,不會很可怕嗎?你要如何找出你的答案,在這裡面你要找出答案,是很困難的事情。他們說比賽第一名有五萬,誰會來參加比賽?如果我的東西是有價值的,我要來參加這個比賽嗎?常見問答第一筆,是吸毒為什麼有害,開始講吸毒的故事,跟民眾說你為什麼不能吸毒,這叫常見問答嗎?我把資料都爬下來重新整理分類,依照裡面屬性,試圖在裡面做資訊架構,讓問題有脈絡在裡面,可以協助我在不同問題之間把關係拉起來。我試著讓大家的問題可以對應到一群問答裡面,我再問需求者,你的需求可能會是什麼。你們的所有內容性的東西,我是不是可以做一樣的東西,下次有人要來申請補助,我可不可以用一樣的東西,來問你們說,你重點的地方要如何回答。我們試圖在雜亂無章的內容裡面,重新讓不同的每一塊資訊或資料,能夠有資料跟其他資料重新結合,有一個邏輯之後,重新拉出講這個東西的方法。你們目前的東西,真的不是只有填寫報表,而是有沒有辦法請你們重新標示重點出來,重新建立關係。

最後一個範例。司改國是會議明天要開會,五組提了一百多項決議,希望政府能夠從不同面向,結果總統府說沒時間,把我們列出來的東西重新分成十二類再提案。我要的東西都在裡面,所以對我來說沒差,但有一組在說刑法相關的東西,少年感化院,基本上都被刪掉,我去參觀過感化院,我看到的東西讓我感覺,這國家為什麼不多花一點錢來協助這些年輕人,而是等他們做更多壞事之後才去找更多監獄。我的重點是,司改會議,三個月五組一百多項決議,我要如何把每個決議拆出來,依照利害關係人,可能是被告、原告、受害人、檢察官、法官、書記官,也可能是律師,從屬於的單位,例如司法院或者檢察署,律師公會,或者是民間受害人保護團體,依照人事時地物拆出來,可不可以重新組合,讓整個決議看起來有個條理在後面,而不是每條都是自己講自己的東西。我給他一個新的標籤,只要你講的是「法官法」,我就把相關的東西都拉出來。那你們的領域會不會也可以有這種全新的領域,每個層次的關係我都可以自動拉出來,都是在協助你們更好做決策。但這個不會憑空跑出來,要把東西全部看完,重新做資料結構化,每一層會是什麼關係,這個會很麻煩。但這是進一步去談資料的意義跟你們工作的關係。

不管是內容還是影像,都稱為非結構化資料,就是沒有一個模式在後面。要先問你們的工作程序跟內容,才能去問要有哪些欄位。我的想像是,每個欄位跟系統的設計,應該要回頭問你們要做什麼東西,有了結構化之後,從問題,結構化,資料本身,有些資料可能是要補強或者現在沒有的,如果是不可能有的資料,我要怎麼補強,用另外的哪些資料來回答問題。我今天要開一家咖啡廳,要選在哪裡最好,要有人潮跟人氣,你們城市裡面最有人氣的點在哪裡,我有沒有可能找到不錯的地點,那我要用什麼資料來回答這個問題?但沒有這個政府會收集這種資料,所以我需要什麼其他資料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會想到公車站牌,透過交通流量跟大眾運輸,可能是一個指標。或者是停車格的使用狀況,某些時段某些位置的停車格常常客滿,周邊是不是有可能人潮流動蠻多的。地方的營業登記,從商業登記知道,或者從小七密度來知道周邊商機有多大。這些資料每個都無法直接回答問題,但每個資料都跟我的問題有一點關係,整合起來就有一個資料模型告訴我,有個東西叫做熱區。資料被累積下來之後,很多時候不會直接回答問題,而是資料彙整之後可以回答更多問題。但這都跟資料有沒有收集有關,我們能不能有效的把每天的工作記錄都累積下來變成資料,我們就可以去談後面的資料應用。

我這邊會從資料的應用領域來談。預算視覺化,剛剛小彭也有講空氣盒子,地圖也是一種視覺化,用資料來描述現狀。你們歷年來的不同的補助,能不能把視覺化呈現出來,可能從數字或不同領域,或影響範圍,而不只是談一個點,不只是談一個社區有多少提案。第二個問題就會是,我如果要描述現狀,我需要多少資料?當我有很多資料整合,我可以做推薦系統,用混搭的方式找出新的知識或模型,來回答新的問題。最後一塊,我能不能用資料累積下來的知識來預測未來,現在每個地方都有人口老化問題,這跟社造有沒有關係,一定有,能不能有個模型來預測未來的狀況。

台南市當時做了一個登革熱地圖,標出來之後,這是疾管署做的,因為它資料有開放出來,所以外面有人做。這張圖出現的時候,它沒有一定的規律,它其實在台南市到處點狀冒出來,有時候又突然整片冒出來。這資料怎麼來的,大家知道嗎?這是各地衛生所要回報給中央,地方資料回報給中央,一定有時間差,所以一開始有時間差,回報效率很差,但問題變嚴重時,大家被逼每天統計,資料品質比較好之後,才有比較好的東西跑出來。有人跟我說,這張地圖可以看出,如果我說錯請糾正我,他說這邊的土地含水量比較高,那時候在講液化問題,到底這樣的資料呈現出來的效果,跟防疫要如何結合?我看完這張地圖之後,就沒看到後面的討論,它就只停在這張地圖,那如果台南市要防疫,要如何處理在地的問題?高雄市做得不錯,它們說它們就是加緊掃垃圾跟處理,那這種資源分配,就是大掃除,那資料在這當中扮演什麼角色?光是把這些東西放出來,都可以讓在地人有更高警覺度,政府可以回頭問我的資源要放在什麼地方。

這是北市 ubike 站點地圖。透過地圖,可以發現一件超有趣的事情,信義區的密度非常高,大稻埕近乎空白,我可以看出一個現象在後面,原來東區發展比西區.....這邊一直在抗議我們的房子禁止蓋高,房子有限制,他們在抗議松山機場為何不遷移,我也透過這張地圖看出在地發展的落差。這是 google 地圖,我去高雄,我問它,我該怎麼從台北去,我說請你把路線畫給我,google 就會跟我說,你要搭什麼交通工具,何時發車,你有沒有想過它是怎麼彙整資料來回答你該怎麼從 A 地到 B 地?以前我會用問的,問在地人,現在由 google 來告訴我,它把大眾運輸資料整合之後,更有效率回答問題。

這是推薦系統,我們試著把不同資訊整合起來。FAQ 也是推薦系統的做法。台北電影節,搶到票了,卻不知道要看什麼電影,台北市的藝文有開放資料在後面,你們有文化快遞 app,但沒有統計過大家怎麼使用這些資料,我可以告訴你哪些電影你會有興趣,但這東西有很新嗎,亞馬遜十年前就在做這個。差別在於有沒有資料的意識跟彙整,pchome 就只想要賣東西而已,拼物流速度,它明明有全台灣最大電子商城的資料,但真的沒有在做分析,只是拿去跟銀行合作。但每個人的瀏覽內容,記錄下來的資料,從來不做分析。我們可以用自動化方式,例如公務人力發展中心有個 app,會自動記錄課程參與,這種自動記錄的資料,可以協助我們回答更多問題。

這是迪斯奈樂園,這張地圖會告訴你說你到迪斯奈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要去哪邊排隊,有效管理時間,玩到最多的東西。另外一個是北市社會局遇到的東西,它們有保母媒合系統,我們發現一個問題是,家長有特殊需求,例如身障家長,他們要跟保母溝通非常不方便,這裡沒有一個選項說,我對保母有特殊需求,保母有特殊能力我們也不知道。我們現有的資料收集方法,無法實際上面對我們遇到的挑戰跟問題。這是一篇文章,三商巧福說他們以前要花七天時間,在路上找工讀生按人潮人數,透過資料協助只要三天。很多資料本身,一開始不是要回答你的問題,但透過資料整理,有更多機會可以去回答更多的問題。

資料這件事情,我們所有東西都可以被視為資料,重點是如何拆解欄位。你們現有的東西,不是只有表格的東西,而是所有的東西都有機會被拆出新的欄位來。這邊是資料視覺化,我們有讓大家更瞭解預算是什麼嗎?剛剛小彭講到一個東西是,台北市主計處說都放到網路上了,這差別是,我無法自動處理資料,我要手動把欄位拆出來,才有辦法讀到資料,中間有一道工程,這道工程為什麼不在資料產出的時候就做好,一鍵按出來,就不需要中間的處理。這邊有兩個層次,一個是東西有沒有開放出來,另外一個是好不好用,這是不同的事情。國際上有另外一套標準,這是英國政府做的,你告訴它說你賺多少錢,它就會幫你算出稅金,以及你在不同領域要付多少稅金。它們也用地圖告訴大家不同地方的預算分配比例。很多方法都可以協助我們瞭解現況,但我們做的東西真的不是做爽的,而是有下一步,可能是你們希望解決的問題,或者你們希望更多人參與,而不只是點閱率而已。

常見問答這一塊,有很多資料可以被重新整理出來。北市府被我罵過之後,他們現在在查詢頁面,一次只能顯示七筆資料,就看不出來有九千多筆,實在是很可愛。高雄市政府每一頁有十二筆,25頁,也是蠻多的。這個一定會有標題,單位,時間,累計人氣一點都不重要。一定會有發佈單位,因為都會有負責單位,但如果你是一般民眾,這不是你要的,你要的是問題裡面,我能不能框出一個大領域,再誘導我去找到我要的。所以更重要的是這些東西我能不能重新分類,是依照屬性來重新分類。

英國政府的入口網站,兩年前拿到設計獎第一名。這是英國政府的工作分類。每一塊它會依照不同需求,引導不同的人找到他需要的答案。我們協助上來提問的人,很多人打電話進來連問題都講不清楚,英國是透過網站來做這件事,它會訂出不同細項的東西。這是透過資訊架構的整合,來回答民眾真正的需求,而不是依照業務承辦機關來做分類。很多人跟你們要資料,都要你們重新發一份給他們,除了有的人真的排斥網路,有沒有可能這個東西真的很難用,所以乾脆來麻煩你們。你們的很多資訊在網站上都有,但好用嗎,真的可以回答問題嗎,還是直接打給你們。那我把網站做好會不會更好一點?不會,因為沒有人有那個習慣,不認為會在網站上能找到東西,但這需要教育跟轉換的過程,讓網站不只是布告欄,而是可以回答問題,後面需要更好的資料結構化。

台灣的政府入口網站長這樣。這個分類,依照每個議題,它一樣是主題,後面是相關單位,而不是進一步分類。這上面的每一條,絕對不會有任何一條在回答任何問題,因為這都是公文形式,我就是看不懂,才要上來找答案,但每一條都是法條,都沒有在回答問題。我們能不能在各機關網站先做好,後面都可以自動生成。這是一個闢謠專區,他們有做開放資料,沒人看的東西,做成開放資料就會有人去看嗎?開放資料是要拿來應用,問題是你要用到什麼地方,你們的 line 會想要安裝闢謠機器人嗎?重點是我 google 時能不能找到這個。每一篇文章、標題、內容,都要讓 google 看得懂我在講什麼。很多東西要客制化或跨機關,透過開放資料,我們有機會重整出新的服務。我一直拿羅佩琪的病後人生(http://afterthatday.blogspot.tw/)來當範例,這是從一個人的生老病死,來談政府的相關資訊跟服務,每一個區塊都有懶人包,上面的東西都來自於公部門網站。文化相關的難道沒有這樣的需求嗎?各個領域,你們的業務難道都沒有整合性的服務嗎?我們要開標案,或者讓每個人填資料時能不能一勞永逸,填資料的當下,每個人能不能做好自己那塊,後面這塊讓它半自動化或者自動化產生就好。還有一個叫做客制化服務,也是機關很難做的,那能不能透過資料整合,讓外面的人去做。

這是林務局的網站,每一篇文章都可以被視為資料,你們有多少東西要公布出來的,這都可以被視為資料。林務局有林道管理,外面有個網站叫做健行筆記,把所有的林道都整理進來,這裡有路況回報,誰會有這些資料?林務局。如果是開放的,就有機會整合進來,這邊的資料也有機會回到林務局。民間可以做步道跟社群的結合,給更好的回饋,透過開放資料把大家的業務串在一起,讓林務局的資料可以更有效。講開放資料,我們期待的是政府做的事情跟民間做的事情,你去找社群做東西,網站出事誰要負責?北市資訊局嗎?社群嗎?這裡面有一個負責任的問題,應該要拉回來問誰要做什麼事情,外面做的就應該由外面負責。跟民間合作時,就會回到把份內工作做好就好。資料被誤用,都有法令管理,不該由你們思考這個,你們只要想怎麼把資料品質做得更好。今天的工作坊,希望從你們的需求拉回來問,要優化程序,該從哪裡下手?資料有沒有?如果沒有,該如何彌補。資料管理系統只是技術的一小塊,可以滿足你們的地方,不只是技術而已,而是後面有更大的一塊。

13:30-15:30 呂家華:提問與大風吹

大家好,我叫家華。我最近一次接觸社區議題,是跟農再有關。下午要做幾件事,中午以前whisky 講的開放資料,會先問大家聽完有沒有什麼問題或質疑,甚至你有你的想法。第二趴要玩大風吹,來瞭解彼此的工作,在社區工作,不管是市府、縣府、公所,第一線承辦,或輔導中心,大家遇到的問題。第三塊是 whisky 會觀察我們談的問題,他再進場談資料方面可以怎麼思考。他也會跟大家說明 data jam 到底在幹嘛,大家到下週之前可以做準備。第四趴在談嘉義金牌社區這兩三年的案子,講這個案例不是說它做得很好,這個案子也有一些問題,我們來看看藉由這個案例拉出一些討論。你有問題可以提出來,或者想要給一些回饋的?都沒有?大家真的知道 whisky 在強調的是什麼嗎?

:剛剛聽了老師講的東西,馬上想到的就是,我一直希望知道,整個轄區,一年有40到50個點,分布在哪一區,可以很清楚看出來。每一個社造點,都有分類,就按照文化部的分類,藝術,文化深耕等等的,讓它在一張圖上就可以看出來,這個社區做了多久相關的東西。例如它之前有做文化深耕,但哪時候就開始變成社區劇場。可不可以看出這個區,都大概集中在哪個區塊...

家華:這位大姐說想要知道社造點的分布跟類型。

:我想要知道它的發展,整個區裡面會提案的,比如說這個行政區的東西南北分布...我就想到說,因為農業局也有很多,社會局也有很多,例如把關懷據點列進去,看看跟我們社造點有沒有關係。我們給社造中心的經費很少,因為文化部給我們的也很少(全場笑)

家華:大姐提到跨部會資源都會散落到社區,她想要去盤點那些佈點,你是不是想要看資源重疊...

:不一定是重疊,可能是結合

家華:你想去看資源分布狀況?

:對。最近在提案,有一部份的人會問說,我們有什麼可以寫的,所以剛剛才在說是不是要提供計畫書範本。另外一個問題是,計畫書可不可以開放,但好像不太好,如果要求社造點,現在是沒有啦,他們應該是不會同意放上去,就是一團亂啦。

家華:第一個是資源散落到社區的分布狀況,可不可以透過資料找出下階段的著力點。另外一個是透過計畫書去找出這些分布狀況。還有嗎?

:剛剛聽了大姐的分享,我想挖一個洞給某個單位,請他們分享已建置的一套補助決策系統,但目前承辦人好像還是要重新打一次 data 進去,只是這一兩年有什麼甘苦談,是否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這邊還沒開始用。你按下去就可以出現某鄉鎮/社區過往補助有多少錢...

家華:所以你希望它做共享?

:做那個要錢(全場笑)

家華:還有沒有其他問題?

:可不可以下次,請 whisky 下次有一個工作坊,教大家怎麼在眾多資料裡面重新分類跟整理,慢慢找出不同的特徵。今天這樣講,但大家回去還是有很多東西無法處理,你要拿這些東西做什麼,早上講的看起來很簡單,今天有幾個參考網站,但可能還是有一些簡易的技術要教我們,不然接下來要發包或跟社群合作,我也無法說出我的需求是什麼。

家華:這是許願池的概念,不過沒關係,大家都可以講。

:既然被 cue 到了,稍微分享一下。這也算是我們組長開發的系統,他今天沒辦法過來,我簡單講一下,我不是資訊背景,細節有些不是很詳細。我們有一個村落決策系統,把統計的open data 視覺化。我們轄區是中部四縣市,比較簡單版的,初步的,例如某年度的要點,你就可以在四個區塊地圖上 show 出你要的東西。縣市下面有鄉鎮,還細到村里,你可以看到這個區塊哪個村里補助多少錢,有成果的話人數也可以顯示,最後可以輸出。匯入的話,我們有配合文化部的獎補助系統匯入資料,大部分是重疊的,我們把關鍵重點輸入進去,彙整上就比較沒有問題。做這個視覺化,我想到的是,承辦一定要隨時更新,不然還是停留在那邊,資料還是會有缺漏。我們請廠商做了這個視覺化看起來很不錯,但資料一定要更新。

家華:有沒有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

:一部份是廠商那端 show 的東西不完整,每次發現有功能的更新.改進就需另外要錢。如果要整合全台灣,我不知道費用要多少。

雅玉提問:有了系統之後,你強調承辦人要把資料倒進去,那我想知道這個系統對工作流程幫助了什麼,會在哪個工作環節要把資料倒進去?

:基本的,解決長官要資料的要求,承辦人不在,資料可以去上面撈。要審查的時候,這個單位印象中拿了很多錢,那到底是多少錢,你去點就知道他被挹注多少錢。目前,因為我們工作很忙,但如果善加利用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說你給那個地方很多錢了,那還要不要給它。

家華:應該說它會有一個初步資料分析?它的資料呈現是跟著要點去跑的?

whisky:剛剛強調資料要重複輸入,所以在某個環節表示資料已經被輸入了,那這過程中有多少是重複做的事情,例如地方資料到中央的時間落差很大,地方跟我說,是颱風過後我們有空再回去填(中央的系統)。你已經做過一次的事情,能不能在那個環節銜接上?

:文化部的獎補助系統,是第一個要輸入的地方,審查的時候輸入的東西,跟審查又不太一樣,項目不一樣,因為委員要看的東西跟我們要輸入的項目是不同的。再來是因應上級要求,或民代,又來兩三次...

whisky:像這種上級的要求,對資料的變化會很大嗎?

:有幾項會雷同,但因應不同政策,例如性別,可能就會多出男生跟女生的欄位。

whisky:所以是多出新欄位,不是在既有的資料中去彙整出來?

:我們的做法是,我們自己建一個 excel,把你們可以想像到的所有欄位都輸入進去,全部的都填完,才倒進去獎補助系統裡面。這個好像只有部跟附屬機關有在用。好像國發會也有在建置系統。你登打了之後就可以看到歷年資料,給多少錢...

家華:你們自己有一張大大的表,什麼欄位都有的,可以舉手嗎?(大概有四位)所以拼一拼就知道有什麼欄位了?

:不對,很多東西是制式的,那個沒話講。這樣講可能對不起 whisky,但他用的是理工背景來看這件事,但這個系統可能是有機的,因為什麼叫做欄位窮盡了,無解,今年要男女,明年多一個原住民,後年又有客委會。

家華:欄位到底要怎麼抓?因為社區工作的有機性很強

whisky:我還是有一塊非結構化的東西,所以不管是客委會或原民會,它還是結構化的資料,還是可以取得,沒辦法這就是公部門的做事方式,你要開始去想要預留哪些欄位。我比較想處理非結構化的東西該如何拉出欄位。我剛剛在想的就是,你們應該有自己的資料表,而不是到每個地方重新填一次,需要機關允許你們上傳整包,就要回到文化部做。不是各自有各自的表,而是有統一的 excel 表,個別的話你可以備註或者客制化,要回到文化部系統,讓文化部允許你們抽出欄位各自上傳。有沒有一個大家只要做一次的東西就好。現在每年新出現的資料量,是過去歷年來所有資料量的一倍以上,增長量很可怕,一定會有新的資料出來,這沒有辦法。性別或族群,我們不做身份資料的收集嗎?如果有收集就拉出來就好。

家華:剛剛討論的,一組問題是那個表長怎樣,一端是中央部會或給資源的,另一個是各位的資料上面,會遇到不斷增加的欄位,以及你們各自的需求。結構化,中央機關 pass 過來的有沒有可能有一個欄位,whisky 在想的是有些東西可能是一段敘述,就要去想怎麼結構化的問題。剛剛的討論很精彩,希望可以進一步做資料分析,某種圖像有助於初步判斷。彰美提到資料吞吐量就是四縣市,如果要大家都可以用,要投入的資源就要更大。背後問題是欄位要怎麼設定,以及資料要隨時更新。共同購買也希望農友可以隨時回報,但農友不習慣隨時回報。這裡有個許願池,如果接下來還可以排課,可不可以給大家最基礎的實作課,要走到應用面我要怎麼處理,帶著做一次。

:目前國家文化記憶庫,要去盤點102年到現在的資料,我們常有一個感覺,社區寫的計畫書,我講的是比較基礎的,他們講的很多都天花亂墜,我們希望我們付出這筆錢,那社區的回饋成果是什麼?有一個對應關係,撥款下去,年底會看到什麼成果。可是在報告書裡面,有沒有可能設計一個表格,讓我們迅速掌握到社區到底想做什麼,而不是從文字海裡面,最後才篩選到我們要的關鍵字。怎麼透過表格設計,展現出中間的成果,比如說社區說要做繪本,但要先去做耆老採訪,那他要採訪多少耆老,有幾則故事,也許我們最後看到繪本,但他中間採訪十個人,七個故事,那這個也是成果,可不可以把中間的成果留下來。不然社區來申請盤點,好像都在盤點,盤點不完。可不可以透過表格,很快 catch 到說,原住民團體尤其喜歡做盤點,今年終於忍不住跟他們說,你們可能要在系統上說明說哪些已經盤點,哪些尚未盤點。最後要做國家文化記憶庫,因為聽起來表格跟資料是極度龐大,用關鍵字看看有沒有可能讓大家比較快...成果的數據化,過去的數據化的選項就很不明確或很少,它都是用敘述都不是用表格。

家華:但社區工作有辦法用那麼的結構化、數據化的跑出來嗎?有人搖頭。

whisky:這是我們在做的事情,你說的是文字性報告如何有效量化跟拆出關鍵字,我現在在做司法相關的,我有國外現成範例,以前阿富汗戰爭日誌,在講美軍那邊有人洩漏出來戰爭時,大兵要填日誌回來,有人拆出三個關鍵字,就從所有文字裡面列出清單,每個事件都給它三個關鍵字,做出一張圖,就是美國大兵過去十年來在阿富汗發生的事情。你們在社區的計畫裡面,能不能找出不同類型的計畫該有的關鍵字。另一個是法院裁判書,做資料結構化,把人事時地物跟法條都拆出來,方便後面分析。離婚案子,能不能訂出幾個大類型的離婚案子,訂出幾個特徵,接下來需要打離婚官司的人,依照你的需求,你該拿這些去跟律師談,要律師回答你這些問題。在現有資料中整理出特徵,讓有需求的人拿去跟律師對話。剛剛聽起來就很像,能不能在不同案子中做分類,提出相關特徵。我沒看過你們的報告,所以我不知道,但我想像會往這邊走。另外一個是不同層次的資訊管理,結案報告前的每個階段的資訊管理,我不知道你們能不能要求相關廠商做工作日誌,報告到什麼程度要由你們決定,另一個是拆出不同欄位,填完欄位內容,依照不同欄位定義出關鍵字再做下一步分析。

家華:有些事情不是現在馬上可以做,但 whisky 說的是關鍵會在各位手上,如果要到可以用表格呈現的程度,要先做報告書分類出來,你才會知道要下哪些關鍵字,可以把內容抓出來。要先消化過報告,才有辦法拉出那些欄位。

whisky:我們找法官跟律師來協助,法官寫的根本不是給人看的,我後來才知道裡面有起承轉合的分法,我們希望透過結構化,所以不知道你的報告能不能有結構化。

家華:這東西還是要花時間,要看過,以及剛剛有一兩位朋友提到的,結構化或表格可以幫我們處理一大部分,但可能還是有一些東西沒辦法這樣做。

:我們談資料處理,結構化,資料欄位,它是一種研究或評估的思考方式,要怎麼從報告中挑出關鍵,但我們很多力氣花在跟社區相處,做行政,這是兩個不同的腦袋。資料專家要透過實務工作者...

家華:因為 domain know-how 在他們身上啊。

:但兩邊有 gap 啊

whisky:對我來說這不是 gap,這是一個協作合作的概念。文化部有個老師嗆我說,你就幫忙做系統,我說這沒用,還是要大家進來,我的目標是你們越來越不需要我來跟你說怎麼做,你們把不同領域的東西吸收到你們那邊去,一定會有磨合過程,才有可能往前走。

:我們發包很多研究案,但研究怎麼回到實作上,是沒有的啊。

============大風吹時間===========

家華:請說出你遇到的困難,要正面表列喔,不要有雙重否定的問題。聽到問題就懂了,是的人就跑,不是的就坐著,還在思考的也坐著。

--------長官根本不在意社區工作的?-------

家華:所以多數長官都在意你們在做的事情?有人說長官層級很多?你們做社區工作,你所謂的長官不支持是什麼意思?社區工作最怕的就是耳語,我們做這件事,是想瞭解他遇到的困難。

:有時候社區想做的,跟長官想做的都有落差。長官覺得辦活動要動員就找社區,但社區就覺得為什麼這時候才來找我?長官沒有把社區真正的想法放在前面。

:首長不重視,但他們覺得重要的時候又會很麻煩,會想要干預,或會有自己想要的做法

:縣內的大環境政策,有些事情大家覺得不重要,或者他想的社區跟我們想的不太一樣,他可能在意的是老人有沒有吃飽,綁樁啊,跟我們想的社造是不一樣的。他們的補助款可能就是吃肉粽、月餅啊。

家華:這樣比例高嗎?

:他們面對的層級是不一樣的,層級比較高。

:不是不重視,是事情太多,而且有更多重要事情要解決,例如老人沒飯吃。我們要處理社造,還要處理本中心的業務,也會分派,各級長官業務真的很多,可能比較沒精力去關注這個部分。

家華:對不起我這個題目不夠精確,但有聽到多數的長官,跟各位想的不一定會有一樣。比較麻煩的是長官把社區當成附屬或動員對象。你們也會認為他來關注有時候反而麻煩。那你們希望跟他是什麼關係,也是蠻有趣的。

--------縣市社造推動委員會沒在動的----------

:我們沒有(社造推動委員會)怎麼辦

家華:沒有的站起來?(一位)

--------縣市社造推動委員會有在動的----------

:我們的委員會在社會處,每年都有在開會,委員也跟我們蠻密切,但政策面是不是可以完全落實,就要看政策推動情況。

家華:所以你說要落實有很大問題?

:還是有落實,但也可能沒那麼有辦法。

家華:是學者還是實作者比較多?

:學者跟社區都是關係蠻密切的。

家華:那他們會長久變成山頭,還是多樣性比較高?以前有種說法,北中南東會有幾個名字就定在那邊,現在在社造體系,其他人有空間嗎,還是都要透過神主牌?不太需要了?

:會開會,討論議題。

家華:那對實際社區工作的幫助是什麼?很好奇委員會的運作狀況。

:委員會的目標是跨局處資源整合,解決問題應該是市長。

家華:所以委員會都是諮詢,裁決都是到市長?所以不是決議的委員會,只是提供意見給首長?

:委員有不同專長,他們有不同面向來提供意見,我們也會就意見,看大家是不是覺得可以往這個方向做。目前委員會運作來說對我來說還 ok。我覺得跨局處資源整合也是另一個很有難度的事情,我們有做,但實際跟委員溝通後,也發現跨局處很難做,委員也知道很難,看看短期可以做到什麼程度這樣。

:要去做跨局處資源整合,有難度,但對於跨局處業務的瞭解跟溝通是很有幫助的。我們現況是委員會有會前會,請委員就議題、提案、觀察到的問題、要解決的,有什麼想法,都在會前會提出來,業務單位會一起參與討論,就業務層面能不能落實,先在會前會溝通。溝通後,委員想要提送大會,就會送,最後決策還是在主持人身上。提案的東西,大家會在會議上再一次討論。

:提問:我想知道會前會指的是,外聘委員做出一些決議,還是內聘委員會有一些決議再送大會?

:回答:我們會先發公文看有沒有要提案,有要提的就先邀請過來,所以內外是一起的,大家都有提案資格。

:提問:一年的成案量會有多少?因為我們發公文,常常都是委員沒有意見,業務單位要自己想破頭。

:回答:有時候一個案子有時候三個,委員有時候發現到的問題,是他要你改善,不是真的要提案,那我們都會列管。

:今年社造委員會剛開完,我們找各局處來就是大拜拜,所以一直被各局處討厭。我覺得比較像是諮詢的方式。我們找了比較有經驗的老師來,他就覺得委員會沒有發揮實質功能,局處都不會真的做。

:我們的委員會從成立之後,民國97年之後,就沒有開過會了。一直到去年還是前年,監察院報告下來之後,才盯大家要開會,但很多會議內容要幕僚單位,就是文化局跟社造中心要提一些,提到委員會會被同意,對各局處不會造成傷害的東西。規定社造委員會要三長之一來主持,所以我們就希望局處把對社區的補助彙整出來一個總表,有列管,從這些可以做的事情慢慢推展。

:我們動得很勤。參與式預算,去年推動委員會有請施聖文老師來講社造跟參與式預算的關係,後續也有做一些建議跟結合。我們一年開兩次,副市長主持,會前會有跨局處小組會議,擬定一些案由,都是以不增加各局處的負擔為前提。例如審查會時希望都發局一起來,如果兩邊是一樣的案子,就可以即時告訴我們。所以先把跨局處合作案談好,再送到委員會,由副市長裁決。我們今年談的是跨局處輔導團隊的整合平台,副市長一聲令下,才有運作的空間。

:我們也是一年開一次大會。大會之前都有工作小組會議,內部先討論要討論什麼議題,但我們剛開始,很多局處對社造是什麼都不是很瞭解,是文化局拜託大家幫忙。

:我只知道八月底會有一年一次的推動委員會,但實際狀況我不是很清楚。

:我也是剛進來三個月,我們是7月才召開委員會,但遇到一個問題是,我發出開會通知,很多人就問說,我跟你們社造有什麼關係?他們就是來做跟社造有關的計畫的分享。

家華:他們剛剛講的是一年一次或兩次,有的局處會覺得說跟我有什麼關係。這一排是他們要打蛇隨棍上,一次就要戳一下戳一下。這邊的運作方式是比較好的,還可以外銷到其他縣市。那其他的縣市都停擺嗎?

:現在我們換一個方式,依照縣長的施政目標,散落到不同政策裡面,由不同委員會召開各社造議題。以前一年開兩次,都是文化處想議題,別的議題也沒有...

家華:化整為零你覺得也是一個方法?

:回答:我覺得是。

家華:所以不是一個機制送進來,只是你會比較辛苦(到處開各種會)。

:我們會跨局處組成工作小組,我們業務單位一直在想議題,我們局長不會管這件事,主持人是副局長。年底就辦一個成果展,因為其他局處會說干我們什麼事。

家華:整體而言,你會認為縣市政府在社造工作的操作上,環境上是艱難的,請站起來?舉例,我現在主持,比318之前好做,但也有新的挑戰。那相對過去是比較好做的,請站起來?社區工作每個時期有它的艱難,可以想一下現在的艱難。社造委員會沒有我想像中的慘,至少還有八九個。

--------花時間跟社區搏暖很麻煩的?----------

:我之前在監獄裡面,說一就一說二就二(全場大笑),我之前對受刑人我說了算,現在面對社區,社區會跟我抱怨,或者不交東西,我要三催四請。我還在調適。

家華:你們讓我想到OO局。那有沒有其他非個人因素的問題?

--------核銷上,主計很刁的人----------

家華:沒跑的站起來。你這個問題有讓我嚇到,我以為全部都會跑。主計沒有很刁嗎?

:我們單位的幕僚單位都是基於協助立場.其實組長和長官也都會協助溝通。

家華:所以你對他 ok,但再上去就很麻煩。

:他是審計部的外派單位,罄竹難書啊。

:我負責公所,就是就地審計。今年有十五個公所,加上一個社造中心,去年遇過公所會計刁難社區,但我們是廠商,比較刁不到我們,但社區有跟中央投訴。

:照規定辦就沒問題,社區需要輔導跟教育,核銷就很 ok。

家華:我也有看到社區為了滿足會計、審計,只好叫年輕人回來處理這些,但年輕人回來不是想處理核銷。

:它的要件就是經費概算,實際執行成果,勾稽都沒問題。社區的單據就是講師費、出席費、誤餐費,沒有給人事費,臨時工一天不超過一千,要有簽冊,只要講清楚,必要的書面文件都會準備好。送過來,承辦人再幫忙做檢查,送出去幾乎都 ok。如果主計有疑問,因為我們很瞭解社區運作,馬上跟他(主計)說明也就 ok。

:我們是中繼組織(社造輔導團隊),社區直接給我們單據,比較沒問題。

:社區的獎補助款,對縣市政府的主計,會很有問題。

:我們也是中介團體(社造輔導團隊),社區也可以直接給我們領據,但我們還是會希望社區做好核銷概念,所以變成我們刁難社區(全場笑)。

:不是中繼的問題,因為中繼只是交給別人處理,除非只是提供領據,不然要提供單據還是...你花在上面時間會很多。主計要求就是很多,你又是補助款,案子比較大,主計簽出來都是滿滿一面要社區補的東西。

:補助款跟委託款是不同的,我剛剛說的是委託案。

:美學館都是補助款下去的,所以單據會看得很細。

:我們就是補助通過後,有開會跟大家說要注意什麼,我們還會開核銷課,特別針對新社區。但這幾年發現舊社區也是蠻需要核銷課的。我們知道主計會刁,所以我們這邊就先要社區補很多東西,一再提醒,會忘記的還是會忘。

:不同主計認定不同,去年可以過,今年就不能過。我們常常罵說主計治國。

家華:但有一個中繼者可以處理委託的部分會好多,但補助計畫不 ok。主計要處理的是,制度上有沒有可以再調整的?

:主計是就書面上去審核,我去年核銷自主類的案子,他們要求生態老師,老師長年都在玉山上,單據不見了,我們主任很幫忙,你就請社區幫忙開切結書,承諾就算之後拿到單據了也不會再拿來核銷。你跟他說明這個狀況,我們主任會幫我們想解套方式,因為他是書面審查,所以給他的東西要清楚是正常的。

家華:所以你也可以理解主計有的限制,但重點是長官願意去談?

:承辦人也要去談。

家華:所以第一組是長官支不支持。第二組是社造委員會。再來是主計的問題。主計有幾點,但你們覺得不一定要處理制度,委託計畫透過中介組織反而好,補助就比較麻煩。但也有人可以理解主計的狀態。有沒有制度上的建議?

:制度是看人解釋。主計說不能租遊覽車,只能比照大眾運輸補助。

雅玉:原則上部內會認為沒有說不行的,就表示可以。所以我們是用負面表列的方式,要不然逐一列哪列的完?不是很容易漏列嗎?

家華:文化局的相關主管可以去跟主計溝通嗎?

:科長去了,主計還是會說我們就是這條法律。

:我們會計還會打電話問文化部的會計。我們會計的解釋是,他上面沒有寫可以的,就是不可以(全場笑)。去年說可以的,他說過去錯,不代表現在要繼續錯。我有點心機,我去年先把公所拉進來,我隔年就讓公所去就地審計。社造點的核銷,都要先自己退一遍。

家華:聽起來應該要行政院把主計跟社造好好 sync 一次。

--------社區的提案報告跟成果報告都亂七八糟--------

家華:沒跑的站起來。是市府層級透過社造中心先去解決一次?那市府的先坐下。

:我們徵選是跟社造中心一起,因為我們會先辦一個撰寫工作坊,社區多少還是會說他們不會寫,還是會有這個問題...

家華:所以計畫書是寫到最後也有經驗了,但反面問題就是會提案的都是他們?

:有報名提案的社區我們會進去輔導,帶他們操作計畫書,社造中心這邊會看過,新手的話大概要三次課程。

家華:剛剛這邊有提到寫計畫書之前,還有協助他去思考.找工作議題,這是包生包養嗎?

集體:幾乎都是這樣啊。

:因為部裡面有制式格式,基本上你寫什麼我就相信你。我比較變態,照片的部分我就會寫清楚要拍到什麼,寫清楚的話都不會錯。

:我們有整理成社造小冊子,工具書,要把他們的資料再消化過,比較花時間。但只要電子檔過來...寫越多我們越難處理,倒不如言簡意賅。當然也會有不會寫的,就跟他說找年輕人寫,但我們出發點是希望他找更多人來參與。

:我們是今年新承接的單位,沒有參與到前面徵選寫計畫的部分。但計畫書跟成果報告會不會不一樣,只要社造中心在執行期間應該都會訪視,所以成果應該不會差太多,頂多就是如何呈現。偏鄉的話我們鼓勵多用照片說話,我們也知道社區會花錢找人家來寫,所以我們現在也在談說,讓社區有一些新的提案方式。

家華:所以你們要處理計畫書格式,idea,還有之後的互動跟協助。

:第一點是去輔導的過程。計畫書或成果報告,我跟承辦人有默契,那個東西是否一定要太精確,主計不看,也沒有人會看,主計只關心憑據。所以我們除了成果報告,還會另外出一本書,有 ISBN 的,過程中我們會跟社造點有更多的討論可以怎麼呈現。

:落差都不會很大。

家華:剛剛有跑的站起來?一半一半。為什麼你們覺得計畫書會亂七八糟?

:我們遇過一個案例,他們來申請要做調查,出書,我們就擷取一段 google,後來一段段篩,發現整本(都有抄襲)...如果你要很仔細看政府付的錢,社區產出的東西有沒有價值,這是要有一定的人力去輔導或篩檢,這過程也是成本。那時候是因為這個社區比較早交件,不然到十二月我們沒有那個人力。盤出來就是狀況蠻多的。

:社區的文字跟潤飾能力不夠。我們也有給格式,給或不給,就是過與不及,都不好。亂七八糟也不是每個社區都很亂,我要彙整文化部成果時,我不是不知道社區做了什麼,但就會想說為什麼會寫成這樣。

家華:我也常常講不清楚我的主持人工作在做什麼,同理心去想,就可以理解。

------家華彙整-----------

整理一下,第一題是問長官,看起來狀況不太一樣,有人提到長官過度介入也會有問題。社區工作很重要,長照講社區,節電也講社區,要怎麼跟社區工作接起來真的很重要。第二個是推動社造委員會,還有八、九個在運作,只是要回到原本的設立宗旨有困難,但溝通瞭解似乎是 ok,但也有幾個縣市是幕僚單位要想提案,不能讓其他局處覺得干擾,社區工作對某些局處來說不是那麼理解。文化部有一些是從公所去做參與,就有在討論,這跟社造中心,公所的有什麼差異。

:會有交錯。

資源整合也好,長官也好,要去處理各項政策都會說社區很重要,那怎麼進場,會不會有資源重疊,怎麼串接跟落實等等。

第三組是主計的問題,透過中繼團體好像會好一點,就地審計也是一個辦法,也有人提到長官要跟主計溝通。最後一個是社區計畫書寫得哩哩拉拉,不管結構化或非結構化都有利弊,各位前期都要做陪伴輔導。這會不會才是根本問題,他有沒有想法是一件事,那他為什麼動,只是為了滿足 KPI 嗎。剛才有同仁提到,假設計畫書可以變成資料分析來源,怎麼資料分析,結構化呈現。也有人提到,只看成果報告,可能有點困難,可能是社造中心把壓力吃下來。

請大家拿便利貼跟 A4 紙,看一下表格。剛剛的討論有些跟文化部補助要點有關,一個跟時間軸有關,一個是跟工作項目的 check point 有關。你如果還有問題請寫到便利貼上,寫完貼到對應欄位,對應不了就貼到旁邊。

15:40-16:00 文化部:說明工作坊內容

國書:窗戶這張表格,就是我們嘗試幫大家把問題做分類,有點像是初步的 data jam,但8/22會有更詳細的分桌,當天也會有 whisky 跟家華幫大家把問題做釐清。我們先釐清大家的想法跟問題,再來想下一步要怎麼做,所以需要大家回去事前做功課,例如你已經有既有的報告或資料集,你想要跟其他資料做串接等等,這些都可以先想一想,8/22再來討論進一步的製作跟發想。

雅玉:這兩天的工作坊不只是工作坊,部內已經很久沒有這樣把大家聚在一起。大家在平台上可以做一些資料交換,或許大家一起來整理一個比較合適的工作方式。社造3.0到現在,連我自己都會有一些疲於奔命的感覺,相關議題跟配套沒有這麼充分,也不是蓋系統就可以簡單解決這個問題,但希望透過這兩天跟大家討論一些共識,以及問題這樣解決是不是最好。蓋系統前我們需要釐清,系統我們對他的想像跟期待是什麼。data jam 是我們邀請跨社造領域的人來跟我們一起看事情,是不是會有不同的看法,也許有別於以往我們自己關起來討論。

16:00-17:00 張維志:資料治理的可能性&社造Data jam活動辦理說明

剛剛有人提到資料結構化,我會提幾個範例,以及預計怎麼完成成果。data jam 這個東西,已經有蠻類似概念,有些人會說要提供範本給大家填寫,法律領域稱為例稿,會有要填寫的內容,法官跟我說這只能回應到常態性的案子,有共同點的地方,讓新手法官可以接手寫內容,但不是所有案子都可以這樣用,每個法官也有自己的風格,但至少有一些範本可以參考。

我們講 data jam 主要是因為有一個東西叫做駭客松(Hackathon),就是一群人關在這邊,設定主題,大家去寫程式,用資訊力量提出問題解決方案。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想過,用駭客松來處理社區議題。剛剛也提到有些人完全沒有點子,但他可能有一定的技術能力,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一些點子,data jam 就是這樣來的,想出一個概念的東西,再到駭客松把東西做出來。國外有些用 data jam 做議題釐清或資料清洗。

食安這場,是張善政知道我們在做這個,就說來辦一場吧。我們辦這場時,設想很簡單,在食安這個議題下,範圍太大了,所以問題很大,我們設想先訂出一個方向,跟在地農產有關係的,我們該如何解決食安問題?有人說我要吃得安心,但光是這句話就有很多不同情境跟需求要拉出來。我們找了30人,有政府官員,因為很多資料是政府才有,所以食安辦、農委會、衛福部都有派人來參加,農委會很配合,但衛福部是被交辦的,來的是比較基層的公務員,是被叫來的,他們還是有幫助,他們來捍衛自己在做的東西。另外一票人是專門跟食安有關的,主婦聯盟,Lin bay 好油,一個網路上的食安專家,是油品專家。謝昇佑,他在做小農市集這塊。請他們先給短講,目的是讓大家知道,在食安領域他們看到什麼問題,點出問題點,再分組討論,每一組要找出自己想談什麼東西。

data jam 有兩階段,第一階段盡量發散,食安上我們要處理的問題是什麼。討論完每組報告,我就是負責扮演當笨蛋的人,一直問為什麼,在「我要吃得安心」這個問題背後,真正的核心問題會是什麼。這個習慣是,對任何事情都有問不完的問題的態度。我會協助每一組定義出他的核心問題是什麼東西,你們可能可以拉出很多不同問題,要處理的是人或程序,或者資料收集這一塊,我會試著定義出來。

第二階段,我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這又分成兩塊,一塊是你們在作業上就可以處理的,有哪些是現在就可以馬上做的,例如馬上建立一個表格給大家填。但也有另外一塊是要跨機關處理的。那我會去問,真正執行的時候,需要什麼資源,或你們的能力,最後最後才去談資料。最後我們才會問,要做出這樣的服務或資訊,那我的資料在哪裡,我手上的資料可能不足,要去跟誰要,或者是資料要有新的收集方式。談到這邊才會去談現有的資料怎麼處理他,這一切都是用資訊科學的力量來協助你們。但有一塊是我無法處理的,就是你們跟人的關係。整理完之後,就會有完成的問題,執行方法,資料集的盤點,我就可以帶去駭客松,請有技術的人把服務做出來。這是我們當時網路上的紀錄(看螢幕),當時的國發會簡宏偉處長擔任主持人。也有人都不理會,當天食安辦都沒人來,明明是張善政交代食安辦要做。我們會設計一整套討論方法協助各位有效對話。我們也辦過禽流感的,農委會同仁來協助,但那場還有李惠仁,他來了就是痛罵,所以現場氣氛有點緊張。我們不會問手上有什麼資料,而是從問題需求面出發,我們可以做什麼,那有什麼資料可以協助我們。

關於資料處理,給大家幾個範例。這是川普談北韓的飛彈問題。這個服務,叫做 Open Calais,路透社的服務,我把文字 copy 過來請它分析,它會依照看到的不同內容,這邊是主題,它試著抽出主題關聯性,人事時地物,都是自動化的,透過詞庫把關鍵字抽出來。這是文章的資料結構化,會拆兩塊來談,一個是文章本身的結構化,這比較困難,就是一段段。另外一個是後設資料的結構化,metadata 的結構化。例如社區計畫書,我要如何有效管理,我就需要 metadata 的設計,需要依照不同的計畫書來設計出來。另外一塊是計畫書本身的結構化,那要問我的計畫書會有共同的欄位嗎?

這個叫做 Akoma Ntoso ,這是在談裁判書結構化,你可以看出裁判書前面會有字號等欄位,但下面的主文開始就是一長串文字,司法院有做成開放資料,是這樣子(看螢幕),這是編號、年、編碼、標題、案由,再往下會把所有東西一股腦放上來。下面的東西不能拆嗎?會有法案相關東西不能拆出來嗎,可以啊,這就是 Akoma Ntoso 協助我們做的東西。這是一個法庭裁判書,左邊是把右邊文字拆成一個個欄位之後的切割,你們的東西也可以這樣做,只是要怎麼拆而已。 Akoma Ntoso 可以拆判決書,會議記錄或辯論稿。我點右邊這一段,相對於左邊這一段,是長成這樣。原文的資料結構化,會依照事由、爭議點、起訴理由,依照不同的大段落把原本的文字拆過去。上面會有 metadata,日期、哪個法庭來的、法官是誰,都會記錄在這邊,所以我們用這種方法,去記錄一篇非結構化的文字。

但很可惜,目前我們真的沒有相關的對應標準,例如新聞稿要怎麼做,台灣還沒有標準。這是新竹市政府的新聞稿,它會長成這樣,有標題、發佈時間、發佈單位、類別,光是有類別就可以產生很大價值了,裡面的完整文字內容、圖片跟圖說等等,還有附加檔案。新聞稿一般都會有新聞聯絡人,但它沒有新聞聯絡人的欄位。台北市的就更糟糕,因為沒有欄位,也沒有下關鍵字,北市的常見問答有 5000 多個關鍵字,有超過 3000 個只用過一次,無法有效做分類,那不是沒有用嗎?你們的計畫書裡面,關鍵字應該要有相同的標準,不應該是各縣市政府自己有一套標準。但我要跟你們合作,才知道你們的關鍵字會是什麼。我現在在做司法相關,我只好去看司法辭典,想辦法建立我自己的詞庫,才有辦法做分析。

來玩個小遊戲。什麼叫做資料,什麼叫做資訊?現在氣溫18度,台北,這是資料還是資訊?大部分人都覺得是資訊。巴黎氣溫 18 度,大部分也覺得是資訊。立法院公報,一份完整文字內容,是資料的人舉手(一兩個),是資訊的舉手(一兩個)。外交部統計年報,裡面會有文字敘述,表格有相關數字。高雄市民政局施政計畫摘要。巴黎現在 18 度,可以拆成地點、時間、氣溫,這樣比較像是資料對不對,但如果我說巴黎 18 度,你知道怎麼穿衣服嗎,這句話對你沒有意義,雖然台灣也有 18 度,但巴黎是大陸型氣候。看你怎麼解讀裡面的意義,會決定它是資料還是資訊。你觀看的角度,會決定它是資料還是資訊,所有東西你都可以視為資料。

這是外交部的國外旅遊警訊,誰出國時去看過?我根本不會去看。這東西有價值,會告訴你不同地區發生什麼事情,這樣的資訊,有一個旅遊警訊發佈統計表,依照年、月份、發佈次數,這東西到底在幹嘛?我知道你哪個月發佈了幾次,給這些數字的意義是什麼?因為外交部每年要寫報告,要統計,年報裡面會有這種東西,因為它被當成管考查核使用。這東西的價值,我真的看不出來,因為這樣看,我並不會知道哪裡比較容易發生恐怖攻擊事件。他們的旅遊警訊長這樣,可以怎麼拆解,國家、城市、地點、時間、發生事件、層級、緊急電話、當地電話等等。如果都拆成一格一格,會不會很有用?我把它視為資料,可以放到所有有關的 app 上面,我可以直接通知你,你用手機 app 可以直接撥打電話。把它拆成資料的話,可以應用的層面會變得很大,所有你們看得到的東西,都可以視為資料,重點就是我們要如何做成資料。有人聽過 Flickr 嗎,有人做過一件事,把標註台灣的照片都下載回來,算出次數,做出台灣十大最值得拍照的景點。影片也可以,會有 time code,可以拿來做結構化。演講也可以做,但中文會遇到斷詞的問題。

你們所有的報告,我都可以拆成以上的東西,下一步就是我該如何做資料?當我們要做資料的時候,第一個是本身的結構化,第二個是他的描述就是 metadata,第三個就是應用。這是 iCook 的網站,這個外掛程式,可以協助我們去看到網頁後面的資料,都是用欄位標示出來,這就是把網站內容都轉化成資料。我們試著找出一個標準,套到我們要描述的內容上面。國發會有新聞稿或活動通知,我們去找有沒有相對應的東西可以直接套用,如果沒有,就去問有沒有國家標準或業界標準。你們的東西我想應該沒有標準,所以我要先看你們的文件內容。這就是給機器看的程式碼,給 google 看的,它會猜說這可能是電話號碼,如果你跟它說,對,這就是電話,用手機看就可以直接撥。你們的東西如果都放到網路上,可以讓 google 看就很重要,闢謠專區也是。這是它的資料集,網站資訊結構化之後,就是我的開放資料,一次把東西做完。我一直強調程序優化,很多人都在意資料輸入很麻煩,這邊是我在網站管理後台都做好,資料的建立跟管理,開放資料,都一次做好,我們很懶,所以會想出最輕鬆的辦法做事情。我們能不能找到方式一次把事情做完,如果每個人都有一個 excel 表格,那問題會是不同單位之間的資料庫如何介接,你需要什麼資料,把欄位開出來,不應該一直在做重複的事情。變成結構化的資料之後,可以玩的東西太多了。這是大英博物館,開始用結構化的方式來描述館藏。紐約時報也是。國外在媒體或文化教育相關的,都已經在談後面的資料結構怎麼做,如果我要跳進來幫你們做,我會先拆成一小塊一小塊,找國際上找不找得到相關標準來管理內容,管理好之後,就是依照你們的需求產生出來就好了。台灣目前只有 iCook 做到,蠻悲哀的。

看資料的時候,會把資料的屬性框住,只有回頭來問,我要解決什麼問題,才會看到資料真正的價值。這是巴黎的行道樹,你可以用擴充實境的方式把它顯示出來。誰會去下載巴黎的樹的 app?台灣真的也有人做,新竹市,我蠻高興他們做出來的,因為果然沒有人下載。那行道樹該怎麼用?位置、品種、大小,可以怎麼用?天氣很熱,林蔭步道,樹蔭下面還是一樣熱死人。那到底可以幹嘛?樹有座標,但我看不出樹之間有差異。有人把行道樹放到地圖上,做出花粉地圖,因為樹會開花。我去演講,目前只有翟本喬跟中山大學的學生想到這件事,而這兩位先生都有過敏。他有需求,所以他想得到這個東西,我沒有需求,所以我沒想過可以做成花粉地圖。台北市也有每棵樹的位置,分成 16 種,但是哪一種樹,完全看不出來,價值是零,但一定有另外一份資料,可以告訴我這 16 種是哪些。新竹市有資料,有樹圍,巴黎會告訴你樹的座標跟地點,地點會分花園、墓園、運動場所、高度、品種,光是多這一行(地點),我就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應用情境。巴黎的墓園是觀光客很愛去的地方,是媽媽會帶小朋友去的地方,加進來之後,我就可以放入媽媽或觀光客的手機 app,透過資料更詳細的描述,我有機會讓它的應用情境擴大,使用度提升。

如果你們有興趣,我會建議先把使用者情境描述出來,每個人在做不同事情的時候,他會經過的路徑跟走的點會不一樣,用這種方式再回頭定義,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後面的相關問題是什麼。這就是下次 data jam 我希望你們可以告訴我的。社區計畫書可能只是其中一塊。除了視覺化呈現,在社區計畫書裡面,應該可以找到更多資訊,協助你們。法文說「我們在閱讀每行之間的意義」,尋找隱藏起來的意義,可以用資料的方式找出來。大家有用過文字雲嗎,用這種方式找出來大家在說什麼,像小英的就職演講,用的最多字就是「我們」,每個總統講最多次的字都是「我們」,因為大家都想當全民總統。但這也會有斷章取義的問題,如果他說的是「我們都是豬」,那不是關心我們,是在罵人,所以我們會進一步做文字的聚集效果。我稱為,我們可不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解決我們遇到的問題,而不只是用經驗,不是說經驗不好,但如果可以有傳承,對你們的工作是不是會更好一點。

英國政府在做司法改革,去訪問所有人,把一個人跟司法的關係,全部畫出來。他們把組織結構都拿掉,我把司法院拿掉,但會把律師放進來。我們試著用網路科技資訊的力量來解決問題,就會發現有一塊不是科技可以解決的,就是人與人的關係,但這可以協助我們更有效對話。

--------Q&A--------------

國書:這是第一次,我們之後還有機會再辦類似課程,每次講的課程就會比較不一樣,跟大家的業務比較有關係,讓大家瞭解資訊跟資料可以怎麼協助大家的業務。

:剛剛提到行道樹或花粉的例子,這樣類型的資料,有沒有什麼邏輯或特徵,幫助我們在生活中找到這樣的資料?

whisky:我一直在想要如何培力這種思考能力,後來發現沒有這種課程,可以做的就是針對所有的事情都問三次為什麼?為什麼你們要來上課?

集體:因為被發文(全場大笑)

whisky:為什麼發公文是你來接,不是其他人?

集體:因為我們是最小的(全場大笑)

whisky:試著在每個東西後面都問為什麼,你想得到什麼?然後呢?你要一直問問題,找麻煩,對所有事情都不滿意。所有東西都來自需求,你們可能被工作壓到都忘了生活上有需求,所以先來解決工作上的壓力。

:(多數人點頭)

whisky:很多東西在當下你覺得沒有什麼價值,我們有很多方式可以紀錄東西,記錄下來,後面一定會有用到的時候。很多時候你沒想到,比如我就很好奇台灣社造的男女比。

:參與的是女生為主,但社區幹部大部分都是男生。

whisky:好有趣喔,這是為什麼?

:因為父權?(有人回應)

whisky:所以男生要去當官,女生要做苦力?財政部有統計,女生的薪資只有男生的七成左右。這個不合理我們一起透過資料來發現進而解決它。

:想進一步確認所以下週的活動(指Datajam)是要討論?

雅玉:(解釋下週活動內容)下禮拜想要從這個表,大家工作流程上,一步步去談你的工作上有什麼問題,桌長會幫忙你釐清,真的是你想的這個問題嗎?就像剛剛大家會發現,有些人根本不認為主計是個問題。

:所以是釐清更核心的問題?

雅玉:是。有些東西可能也不是資料可以處理的,是要部內處理,或者跨局處處理。data jam 一開始發想是因為黑客松,部內很期待大家透過這樣的討論,有些基本問題(需求)是部內應該要處理的,就不用辦黑客松,社區通就應該要做這樣的事情(納入採購案的工作項目),讓社區通變成大家工作的工具。這次的文播是匿名的,大家的發言需要去識別化的部分,都會刪掉,只去談事情本身。這也是幫助部內,從文播稿裡面找一些關鍵,到底大家在意什麼,卡在哪裡。這是以後工作的一個參考。

17:30-19:00 呂家華:嘉義縣金牌社區案例分享 

國書:

金牌社區的討論,社區在做補助這件事,跟以往社造點補助跟遴選是很不同的。補助之前就有跟社區,還有不同局處,討論資源分配情形。這次看起來跟資料沒有關係,但其實有很多關聯性,因為我們想知道這個社區的補助情況是什麼,所以在金牌社區裡面就有就很多資料。熱烈歡迎家華。

家華:

案例講完我會希望談一下審議民主。我知道社造跟審議有微妙的狀態。講案例之前,要說在前頭的部分,我主要都是當主持人,嘉義這個案子是在地的苦工,在地的團隊在做。剛剛大風吹是談這四塊,大家剛剛有很重要的內容或問題,接下來要面對的,跨局處資源投放到社區的狀態,以及資料分析做為下一步的政策規劃參考。以及資料結構化的實作課。有些資料無法量化要怎麼做分析。以及跨單位資料重複輸入的問題。

就我知道 data jam 應該會分成三階段,小組討論、大亂鬥、小組討論。小組討論是釐清我們到底有哪些問題,接著大亂鬥會有大魔王,就是 whisky,會一直問你「你確定嗎?」大亂鬥完會希望可以抓一些問題出來,一種是資料可以處理的,一種是非資料的,再來看哪些是文化部可以做的,哪些是我們可以自己做的,哪些要找技術者,或者哪些是政治問題。

在開始之前,我對陳東升老師又愛又恨,他竟然在青平台講了這個,他說「社造3.0的唯一救贖就是參與式預算,讓少數人的聲音也可以被聽見」。但我不希望落入社造 v.s 參與式預算的狀況。我以前當老師的助理,覺得有些事情推不動,開始去幫社區跟運動團體做主持工作,我可以理解老師在說什麼,但各位在社區有很多細瑣的事情,這些細瑣鋪陳了你們社區工作的日常。參與式預算加入的話,可以在當中扮演什麼角色。也是在這個基礎下,我想談接下來的案例。

他們剛剛一直 cue 到謝昇佑。這兩個案例不是典範,也不是完美的案例,我覺得他有很多問題是我們可以拉出來思考,在裡面看到什麼。不管是學術團體或社造組織,我們都在嘗試,如果我們有這個前提來談,才會有比較好的下一步。

嘉義縣非常「天」,他們第二屆的時候,綜規處處長李明岳開始說,要在審議民主導入世界咖啡館跟參與式預算,我也很不喜歡直接談工具。我就寫信給他,還跟他攀關係,讓他知道如果只談工具,你可能會死翹翹。我就問他說,你有沒有先做一些培力,是否對審議民主瞭解,知道有哪些工具以及特色跟限制,不同的目的再去思考工具怎麼用。所以不是社區談參與就只有參與式預算。我很尊敬政務官願意導入審議民主,如果要紮實,是要有目標,要尊重長期相關投入的人。我希望有人要推就好好推。

第一年金牌社區就是一般補助案,第二年就是基於第一年的反省,今年是第三屆。第一年就是傳統補助方式,書審,報告,結案,某種樣態的社區就是可以拿到錢。我們也碰過社區找寫手來現場報告,在地陪伴的人都知道,後來他們沒拿到,就去外面說金牌很有問題。你們的關鍵是,有些話你們不能說,我們做審議民主的應該是被你們組合起來,去看怎麼鋪排跟面對社區。第二年,我不會說它是參與式預算,但他們自己討論金牌的遊戲規則,這有一定的風險,我們做完也在談,社區走到這邊了嗎?重新反省社造工作。很重要的是資源是給在地團隊,我們被在地團隊組合起來。以及不特別強調方法論,不去說參與式預算或審議民主好棒棒。第三年,我們回過頭反省,難道社區沒有自己溝通的方式嗎?在社區談參與,怎麼讓既有的點在做「參詳」這件事。現在講審議民主都是把人集合在一個空間,要很優雅的討論,但難道社區沒有原本的討論方式跟聚合空間嗎?

有一個時期在推世界咖啡館,大家都用世界咖啡館。但中南部做社造的,五十歲都算是年輕人,要坐一整天是很不舒服的。我覺得最有趣的是,他們在提案之前都要先上課。他們也玩大風吹,一個阿伯說嘉義的社造已經走到「緊崩」了,全台灣社造都走到一個階段了,他希望我們不要再鬥來鬥去,講完就說,我今年不會申請計畫,但計畫需要幫手,我可以跟你合作。我覺得這段話有一些影響。主持人怎麼帶,你們都很有經驗,這是很大的關鍵。因為大風吹阿伯的那段話,他們就決定提案要結盟,要跨區。第二是提案內容要創新,創新很難,但至少先把目標抓出來,這是他們自己討論出來的規則。他們自己也知道,提案之前有一些醞釀,要排一些課,跟社區想做的事情有關的。最後是投票規則,要先討論再投票,跟參與式預算一樣,但我們不會說這是參與式預算。投票不是只有他們可以投,我原本以為他們會自己烙人來投票,結果沒有,縣府跟其他人也有投票權。最後要討論成果展現,整場都有記錄下來。他們的討論是從頭到尾一整天,分不同階段,你全部都在講跟農業有關的,都在同一階段,大家比較好比較,可以問問題。後來投票出來的人,有五組,第二階段到縣府,因為大家討論資金要怎麼公開,怎麼跟縣府請款,所以要談。最後投票,大合照要在一開始,因為沒上的人臉會很臭,你叫他,他也會尷尬。我們去一次性的計畫,後續不會需要承載這些,但各位需要,所以這些眉角很重要。他們到縣府,團隊會談核銷的問題,縣府會協助他們拿到錢。陪伴者會去提說你的計畫也還有很多問題,要不要考慮怎麼做等等。這六案,桃源社區沒有上,但前面兩個提案覺得,他要做的跟我一樣,他雖然沒有資源,但可以一起做,就寫在一起,一起去談。這些提案,有些人未必會繼續留在嘉義,提案也未必會做得很好,的確都在嘗試的過程,所以第三年在反省這個問題。

第三年是謝老闆去談審議民主,因為他在日常生活中要面對農友、消費者,他知道怎麼跟社區溝通,那個語言是他才講得出來的。另外一個是連振佑,因為我們有點反省,去年太急著把審議民主丟下去,很多社造應該要有的元素跟做法不見了,所以把他找來。一開始先去講社區之間大大小小的關係,每個都先去講,社區的利害關係人,有的人很誠實說整個社區都沒有人有意見,這其實也是一個問題。你要把人聚集起來漂漂亮亮提案都不難,但社區的真實問題很難在那個場合被觸碰,所以要回去做問題診斷。

某一個社區也很真實說,他們有上一屆選舉的問題,他們要怎麼去面對。也有社區一直想做產業,跟新住民想要弄在一起,但也一直卡卡。政府在丟錢跟計畫做分配時,社區重複幾十年也會很阿雜。這個計畫很漂亮嗎,沒有,也是很卡。這個社區是把他們本來就會聚集討論的場域盤點出來,超市、農會、農藥店,他知道這些人會聚集在這裡。下面是為了審議或參與式預算,新加進去的參與方式。我們前一波都只會推後者這一塊,但他們也有意識到社區原本在做的事情,也應該要拉進來。你不可以只有審議民主的這條線,社區的脈絡要怎麼拉進來,那塊如果跟參與式預算切斷,其實大家就是在辦的時候來談,但跟日常是平行宇宙。這件事情要交錯發生才有可能。他們自己也要去抓經費,最麻煩的就是人事費。後來在每個案子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我要怎麼在原本狀態下,要把他組合起來,而不是依照一個審議模式照表操課。他們自己訂遊戲規則,對過去社造經驗的反省,還有長期陪伴的在地團隊,以及願意付出更多時間的基層承辦。我們有沒有看過自己的不足利弊,如何互相依靠。

好食機就是做共同購買的。一個農友透過他家賣一包菜,你們猜猜看拆成多少?85%,7.5%,7.5%。這是他們一起討論出來的。討論細節很感人,這是他們社區日常要面對的事情。謝昇佑找我去主持,我一開始覺得很ㄎ一ㄤ,這是錢的事情,而且你們在社區天天見得到。他把財報公開,虧損都公開,也會有農友自己去算,我把你搞到倒閉,我也找不到其他通路商。我也在反省,我們把審議帶到社造體系,帶頭的許芳瑜老師後來可以做人嗎,因為我們就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去,但她在社區裡面。

很多政策會希望由上而下落到社區尺度,包括長照、節電政策。他們在社區討論,發現農友的東西如果放到爛掉,所以後來發現小型食品加工的重要。但台灣食藥署跟農委會的管制,想像的是工廠式的,所以現在的小型加工,很多都是灰色地帶。他們不想被管嗎,是法律要件承載不了,社群如果沒有討論這件事,這件事就出不來。社區並不是無法面對日常生活被拉到政策層次。

你們做的事情很重要,你們在社區跟市場,很多實踐在那裡面。社區工作做到一個程度,很多事情會在裡面改變。我們也在重新理解國家,國家機器是公務員堆疊起來的系統,所以公務員怎麼互動也是重要的。不管是審議民主還是參與式預算還是社造,應該想的是,我在不同社區面對不同問題,他們跟公部門是怎樣的互動關係。我們有沒有去想過,不是說審議民主帶進去就 ok,而是我原本就在做的東西,怎麼跟這些串接,重新去面對我們現在的問題。它在做的是建立新的社會網絡關係,這是許芳瑜想做的。一時的感動跟優雅也要回到日常,既有的工具跟新的工具怎麼拉起來,怎麼從日常生活串接到政府端,這是很有意義的,不是只有資源分配。只有一次性的很難持續,怎麼跟社造系統串接才是關鍵。

老師們會講說這些會議怎麼做,但在社區不是用說的。很多時候,各位在現實場域,不可能像理論寫的那樣。你拿審議那套去社區,注定會很卡。這個阿伯參加2005年一個跟審議民主有關的會議,講了一段話,「找大家一起來參詳啦,找意見不一樣的來參詳參詳啦,審議民主很強調要理性、要讀資料,台灣現在很亂,每天都在 call-in 罵來罵去,要坐下來互相討論,才能真正解決問題。」阿伯講出了精髓。你看審議的元素阿伯都提到了,但他用的不是學術語言,學術語言要轉換到社區。

我特別要把理性抓出來。不是所有人都要講出一套論述,審議民主出來的時候,被女性主義攻擊,說你要很結構理性、一步一步,但人的生活就不是這樣。有的人喜歡用說故事的方式,經驗的方式,他會有情緒,各位要想的是,如何讓情緒背後的邏輯被理清楚。這反而是關鍵,審議民主這些東西,應該是看各位到底在處理什麼。跟公部門的互動關係,具體的爭議是什麼,或者完全沒有想法。當它越交集就是越衝突跟複雜。這些不同的問題狀態是交疊的,再來進一步討論說,怎麼設計一個階段的過程,透過社造跟審議工具來組裝。也未必要跟社區說審議民主有這些工具,讓他知道有這些概念就好。

早期台灣辦過很多審議民主的公民會議,都是坐成ㄇ字形,再到世界咖啡館,再到參與式預算。國外審議民主有這麼多種方式,但台灣辦過的是這九種,社區都要知道嗎?我覺得未必,知道它有哪些特色,可以怎麼操作。在社區比較麻煩的是,通常都是政策已經合法化,才落入社區,我現在在想的是下一階段,如果要做社區工作,要怎麼讓他們的意見往前面階段去。大P 小P,P 就是過程,它絕對不是一次性的會議,但不要所有事情都由下而上,可以鼓勵,但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這樣。我想強調的不是審議民主好棒棒,而是各位這麼多年累積看到的問題,各階段不同位置的互動關係,下一步該怎麼走。這些拉大,做這些就會比較有方向感,大P 就是我們從頭到尾想過一遍,它可能長不同樣子,大體上的意思就是在社區,根據不同議題的屬性,參與的人數多寡。審議的工具有這麼多,應該讓大家知道這些工具怎麼來的,有哪些條件特色跟限制,你未必可以跟它走一樣的流程,但利用它的特色還是可以達到目標。主持技巧,做社區的都知道。

有時候只有天龍國做社區才被看到,我知道各位有很多苦跟艱難,金牌對上一個階段的反省,想再讓各位看一次。審議民主那一套,一定要透過各位去轉化再推到社區,我們剛剛講的那些,如果用台語跟鄉親講十遍,他可能會說你在說三小。千萬不要小看你們過去的經驗跟工具,跟審議怎麼去鋪排,你們怎麼連結。嘉義最近在反省,提案是不是都會重複提,縣市政府有沒有辦法分流,剛剛有一位說,你們的審查有時候會去找不同局處來聽,大家就知道整個狀況,你要機制化或者跨局處也好,這是我們該做的事情,資源怎麼分配等等。我前陣子被抓去幫忙一件事,農再的大辯論,農再吃到飽真的不行嗎,培根計畫四年的就真的拿到很多嗎?這個可以思考。這兩個案例有一些元素拉出來跟大家分享。

:很感謝家華,我們剛剛私下討論一件事。金牌是嘉義縣的自己計畫,跟社造沒關,是從社區規劃師的體系下來的。我們兩個團隊在辯論一件事,第一年選出來的就是很傳統的利益分配,但第二年被選上的社區,在社造界或社區發展界,反而是被討厭的一群人,我們很訝異,也在討論這件事。我想要分享的是,我們在做的是很基層的東西,被我們陪伴的社區可能沒辦法一次跳很大的 gap。如何做一個不同的串連跟整合,委員會認為說你都這麼成熟了,幹嘛還來跟我們這些 basic 的搶資源。到了第三年,也要稱讚金牌的團隊,我現在也偷許老師的東西在用,我們現在在社區只談兩個字,「參詳」。這是兩個團隊一起在討論的事情。

審議的門檻的確比較高,有些人跟社區的關係未必是很近的。你們之所以這麼重要,是因為推審議的人,絕對不知道社區的狀態在哪裡,要把審議推進去,要跟在地脈絡結合,這是很重要的事情,你要判斷社區走到哪裡。「參詳」真的是一個很好用的字,但有些做審議民主的人可能不同意,學術用語跟社區用語會不一樣。說「主持人」他聽不懂,但說「公親」他就比較懂。在地不可能只有一組陪伴團隊,可以磨合的話是好事。

:嘉義推金牌社區,一跨二,二跨三,局處整合怎麼談的,以及大家彼此資料的分享程度?

:來參加審議民主的社區,他們是成熟型的,還是還沒接觸過社造的?

第二年跟第三年狀況很不一樣。第二年跟第三年之間,抓了一些比較成熟的社區組織者做審議培訓,他們在社區用的語言比我們好太多,我跟許芳瑜說,明年不要讓我們去第一線,讓他們去做。第二年有一組長期拿得到資源的,外地來的,很想跟人家說社造跟審議要怎麼做。還有一組是村里長要推的竹筏,不一定合法,他要水利單位把台糖的一個東西拆掉,來提案的人也被社區討厭,因為他要保留那個東西。也有一組是知青,做小旅行,後來走了,但那個社區有弄起來,社區被看見了,阿公阿嬤也講到哭,他們說以前社造資源都輪不到我們,阿公阿嬤說他們願意跟我們一起做,「親像飛起來啊」。但他們第三年可以講清楚他們要幹嘛嗎,沒辦法,來了還是套格式,但這個沒有辦法那麼快。他們比我們某些做審議的人更適合進去推審議,因為他們有社造經驗,讓他們先接受審議概念之後,消化之後,他們自己去搓揉出怎麼去談,才比較帶得起來。

過程有資料嗎?第二屆完全沒有,第三屆想要有,中間辦了一個工作坊,明明都知道了 open data 了,但很多資料不在綜規處,處長想做,承辦想做,中間的人不一定想做。我們也去上課了,但中間的機制 run 不起來。嘉義的特殊性是李明岳想做,但他未必叫得動其他局處。今天各位的狀態比我們想得好太多了,各位從業務表單,到計畫書結構化,到下一步的落點分析,比我們想得快很多。但你們遇到的問題就是社區不一定會填表,或者 input 的問題,你們都要自己吃下來,這會是一個問題。

拜託大家便利貼幫我寫,一個是你今天印象深刻的,第二個是你有的提問或質疑,你覺得哪裡講不清楚,或者你希望我們下一次注意什麼,都可以。我簡報會上網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