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華:這個鈴聲是試驗的,現在已經10:05,一些朋友可能還在路上,我們10:10開始,請各組組長協助暖場、自我介紹等等。
國書:各位縣市夥伴、社造中心夥伴大家好,非常抱歉颱風天還讓大家從各地上來台北,我們今天是8/22社區資料應用工作坊,上面是分組,名牌後也有組別,如果忘記可以看,我們今天是台灣社區通的計劃,希望大家可以來把自己的問題說出來,我們社區通才知道如何協助,謝謝文化部讓我們有機會可以辦這樣的活動,先請我們專委幫我們致詞。
專委:各位早,這個明明就是文化部要辦的活動,很高興今天可以看到各位,本來致詞稿是針對年紀比較長的,上次那麼多的長輩,社造中心或縣市文化局的長輩來參與,我還滿感動上次他們可以坐到六、七點,這個課程剛剛跟老師討論,對你們、我們都是很新的領域,大家勇敢跨出去很棒,可能剛開始成效不是大家所預期,沒有關係,一步一步來就好,我剛剛說致詞稿針對年紀比較長,有人會問我說你做這個資料是要給誰看,我也看不懂,做這個也沒用,可能不是我們現在看得懂,但留給子孫看,我們所做的事能有系統建構,對我們本身就很重要,很多社造二十年,船過水無痕也滿可惜,整個國家政策或社會進步都需要大家慢慢來共同學習參與,連金門都來了,其實我更是訝異,代表文化部對各位致上最高敬意與歡迎,希望今天圓滿順利,謝謝。
8/11活動回顧(社區通團隊說明)
國書:非常謝謝參加,大家手上資料包括今天流程、Wi-Fi密碼,今日活動有文字轉播,還沒對外開放,有話盡量說沒關係,8/11也有文字轉播,文播回去後會把大家各縣市政府單位全部刪除,留下就是最單純的我們遇到的問題,請大家放心說,錄影也沒對外公開,資料後面有部分是可以線上提問,活動過程都可以用slido匿名提問,若有活動講不清楚的、不方便講可直接上去提問,我們會把問題整理出來,活動過程會請主持人或相關單位回應,後面還有今天會議資料,不清楚都可在上面尋找。今天活動流程主要有兩位大場主持人,家華和Whisky。大家看到有多輪的討論,希望大家問題釐清,第一輪討論自己的問題,確定問題之後再報告,Whisky會釐清大家問題,下午會把大家議題收攏,選擇大家最感興趣的,然後會重新分組,讓大家選擇喜歡的議題,下午第二輪和第三輪的討論,希望大家把問題釐清出來之後,會再把相關資料找出來,大致上是我們今天流程,希望五點半前結束。回顧8/11內部培訓,當天講到很多資料和資訊的部分,先來看什麼叫資料和資訊,這是我們社區部落格部分,大家覺得這是資料還資訊?裡面有很多細細的欄位,都可以一個一個被解析出來,可稱做資料,像組織名稱、組織人、組織人數,甚至是下面的社區基本資料,大家拿到報告書通常會寫很多像是社區戶數之類的,但是我們回去想這些到底要回答什麼問題,為什麼我們要蒐集這些資料?接下來我們談公開和開放這件事,我們是開放資料工作坊,我們平常可能會遇到公開資訊,那開放資料這個詞不太熟悉,公開、開放差在哪裡?我們剛剛看這個部落格,文化部的網站上把社區名稱、縣市、會址全部開放出來,這份資料其實是這個部落格衍生而出,文化部OPEN DATA的網站上有這樣的開放資料,和公開資訊不同是授權方式,鼓勵大家用不同方式做重新利用,授權方式最下方有開放規範,有提到這是文化部甲類資料:指以開放格式提供,且以無償方式、不可撤回,並得再轉授權方式授權利用之資料,和公開資訊不同,公開資訊是單向給民眾看,開放資料是可供使用甚至是拿去在跟其他資料混搭。案例:台電他們也有做開放資料,他們一開始就讓民間團體進場,詢問他們遇到的問題是什麼、需要什麼資料,NGO提出他們的問題後,台電嘗試把NGO需要的資料開放出來,做出這張六都非營業用電受電地圖,其實就是家戶的用電,做這件事是為了推廣節電,這張圖是鶯歌節能減碳工作坊,形式有點像參與式預算,我們知道用電地圖之後,可看出用電熱點,哪個地方用電量大,可以輔助工作坊推動討論時更有效率,可以明確知道哪個地方用電量大,是不是開始節電。來提這些資料的三種可能性。第一,台北市資料庫案例(10:17),這些欄位,都是從報告書內一本一本,從96年台北是推社造開始到2015年,所有欄位抽出來,變成一張表格,這樣的表格下一步可做成這樣的地圖。彰化生活美學館有做類似這樣的東西,其實這樣是做資料視覺化,上面每一個色塊都是一個計畫,不只是計畫點,可能是影響範圍,下一步可能可以把統計區人口資料套疊入,可以看出這些社造點和人口分佈比例,甚至可套疊出學校公園等有主題性資料,可以看到上面有非常多混搭出的資訊,再下一步可以做,例如我們有很多空地,可否做複合性使用,和人口關係是什麼,資料可做三件,一、資料視覺化,二、和其他資訊混搭,三、業務上做決策時可提供幫助。上一場次時大家有提到說,文化部一直要求我們填資料、各種表格,各方也要求,我們一直要找出這些資料對我們有何幫助,我們才可以回頭用來解決問題。今天這場希望大家提出問題,然後找出要回答這些問題時,會需要什麼資料,這些資料有沒有存在哪裡,等等可能被Whisky逼問這些問題是不是真的有問題,沒有想清楚,想清楚之後要怎麼用資料回答問題,等等可能有一番激烈討論,最後回到用資料回答問題,今天討論不是文化部台灣社區通要蓋什麼系統,是要大家把問題找出來,看看能不能用資料回答這些問題。8/11是家華帶的大風吹,這件事不簡單,要把大家聚在一起。我們有做一些整理,第一、長官對社區工作不在意,分兩派,他很在意時怎麼辦?可能一直干涉,另一個是不在意,可能不理解需求,無法專心投入跟承辦業務溝通。另外是社造委員會的推動狀況,我們預期各縣市社造委員會推動狀況不是很好,但有將近一半有在推動,根本上是要做跨局處資源整合,但這很難,但可以透過委員會文化局和各局處了解彼此在做的事情。讓雖然主責單位由文化局出來發想議題或召集大家,但過程中很多縣市會有會前會,確認其他局處想做什麼。最後有個縣市有個不同作法,把首長執政方向融入社造精神,討論社造委員會時不是再由以往,由文化局召集各社造委員會,而是把各局處業務嘗試融入社造作法,和現在不太一樣。另一個是核銷和主計的問題,社區補助裡面目前規劃出三種方式,第一種是文化部或文化處直接補助社區,主計對口單位由社區對縣市政府主計,二是經費包在社區委託案
,核銷方式由社區對社造中心,三是區公所就地審計,這些會有不同問題,第一,由縣市直接補助社區,會有很複雜規定,社區送單據還要送承辦人確認,再送主計,甚至不同主計會有不同標準,像上次有縣市提到,去年可以做的事情,換主計今年就不能做了。委託案的部分,文化處或文化局委託給社造中心,把補助費用費用包含在委託案內,所以核銷可能不會那麼龐雜,但有些還是要求提供相關單據,最後是,大家幾乎都有核銷相關課程,這是核銷重點整理。最後是提案報告和成果都亂七八糟,相信8/11來參加的同仁都很有感覺,我們計畫開始前可能會上相關課程協助社區想像和釐清他們想做的事,計畫書和成果報告書格式可能分兩派,是不是要提供統一格式,可以幫助承辦人了解,也可能撰寫企畫書時創意無法展現,有些社區用照片、影像方式來發表,最後是成果專輯,幫社區把成果報告書轉譯成一般民眾可了解。邀請家華分享金牌社區案例,這是在嘉義縣綜合規劃處底下,已執行三年,2015年時和一般補助類似,用初選、複選、決選,2016年開始想像讓社區自己討論金牌社區的規則,像遴選辦法就讓社區進入討論,2017年開始反省,審議的方式通常是召集大家,但社區內部是否本來就有自己討論方式,比如說在廟口,或有公親出來協調,社區原本討論的場域在哪裡?再來是盤點社區關係人,盤點出來再想怎樣進場,為什麼提這個,這和資料有什麼關係,我們補助流程中有非常多步驟,從一開始要點擬定、公告提案然後審查、網路名單、企畫執行到成果提供這裡面會產生很多資料,補助流程中大家面對很多問題,這是上場次大家提供了我們歸納,例如要點很早公告,但很多社區不知道,甚至打電話來要求提供要點,我們是否回頭想公告方式無法觸及所有人,該怎麼公告。補助要點部分,是不是要設立固定格式,公告補助名單離社區提案時間很長,過程可能喪失動力,社造中心不停訪視,提醒確認進度符合提案精神。這邊這麼多問題,可不可能從社區繳交的報告書內,嘗試找到資料協助處理問題,這是今天希望討論部分,上次討論整理是以上。分三個重點,第一是社造推動委員會的部分,第二是資源分配的了解,希望從地圖上看到社區補助、補助內容是什麼,除了錢以外,可不可以再想一下期待在這張圖上看到什麼資料,比如說希望跟人口資料結合,上次有一位夥伴提出,希望視覺化資料可以看到這個社區做過哪些類型:哪一年做繪本?哪一年變成社區劇場?這樣流程有辦法輔助他未來培養新的社區做社造有幫助,大家可以想一下,假設要做地圖,地圖上有什麼樣內容產生。最後是資料處理與應用,大家最常提到表格重複填寫,我們真的知道了,大家可以想一下,填寫內容是什麼?為什麼重複填?上次提到不同局處長官或文化部一直重複要求大家填寫不同表單,很大的問題是這些表單收集人往往不是縣市政府承辦,往往是社區,社區是否有能力去蒐集文化部要求的資料?流程上是否需要改變?計畫書資料如何結構化?文化部最後總結時,我們可能可以給完整答覆,這些報表到底要做什麼,為什麼我們要一直填。這是我們內部培訓的回顧,接下來請雅玉來做說明。
雅玉:大家早安,我這邊整理,大家可以看手上有資料,最後一頁,國書幫大家順了8/11整個流程,最後有8/11活動的討論整理,包括大風吹整理,還有當時我們貼兩次便利貼,那個部分有幫大家匿名化之後如實呈現了,當時大家很多提問都是在問有無案例,資料在社造應用上有沒有更具體的案例,所以國書才試圖用案例複習8/11重點。接下來很多夥伴問說,對部內的提問,到底文化部開放資料要做什麼?對社造影響什麼?第一,為何要辦社區通整合?我抓不住他在問我的是社區通未來可能跟相關網站資料整合還是什麼樣的整合?這個提問的朋友如果今天有來可用Slido跟我們講清楚一點,我自己認知社區通現在希望整合其他局處,業務單位也有在辦社造相關資料的部分,為什麼我們要做這樣事情?上次提到社區通地位轉型,我期待透過資訊共享,減少重複作業,友也問說開放資料為什麼要做?會對社造有何影響?我自己覺得開放資料有幾個點,當我們把習以為常作業打破慣性,用系統系整理,是否能提升工作品質?這也回饋到上次有很多夥伴表示社區交來都黑白寫,甚至是google抄來的,可是假設他提案來給你作核銷,你google完很氣,退給他,他再去找一篇比較少人找的,你沒找到,就歸檔結案了,他下次來,你還是很生氣,還是覺得這個社區永遠提案提不好,但他可能很會報告或有其他考量,你還是會補助給他,但又覺得過不去,但只能期待上次我們說各單位會有小小本子說哪些社區是黑名單,但只能這樣嗎?若想得寬廣一點,不再只是行政作業環節時,是否有更多可能?我覺得不管開放、公開,不只有數字,某個程度可優化我們質性的描述,上次Whisky說不管用半機器化、語意分析的方法,可試圖從報告書計劃書中抽解質性描述,我自己思考平量計畫時KPI下準度部分,我們很習慣KPI某某場次、多少人、多少男女 、多少黃金人口,這些真的可以跟別人論述我們做的這些是很有價值的嗎?若我們要找夥伴要有對話可能,資訊的對等很重要,我們做的事情沒有讓別人知道,是很難找夥伴,他找的資料可能也不正確,這樣循環不利於我們跟民間單位合作。對我來說,我是社政背景出身,我們非常容易把服務和人口地理資訊交錯運用,但文化領域上很少,但不管是決策參考、選址或參考依據,這樣開放就一定好嗎?我們了解會有既有利益分配衝突,包括我們自己能力培養,Whisky會告訴我們有這樣資料之後,要追求更多更完備,我們還在努力。另一部份,開放資料對我們來說是哲性,消極政府資訊公開法第七條,早就規定補助給縣市的資料,或縣市政府補助給民間單位的資料要公開,只是現在很難用,散在不同地方,大家可以看最近臉書傳的,叫做台灣文化預算真的很少,那是一個學生抓主計處面在各縣市有公開出來,補助給民間單位的預算,文化部補助給縣市的預算,他自己做懶人包,告訴大家文化預算少,真的懂的人會知道他有看漏看錯,但這表示這樣資訊充斥我們生活,若我們繼續要給不給、消極處理,別人抓到錯誤資訊就很難挽回。我必須老實和大家說,有經費相關各部會協調的期程部分,我們還需要很多討論空間,也需要大家一起,8/11也告訴大家,這樣的社區通活動或未來整合或系統改版,不是僅是資訊標案,不是文化部開規格,表單設定出來,教育訓練,大家來填就好,希望落實大家補助流程中,若我們用線上作業或其他處理時,可優化我們流程,有朋友問如何整合,目前覺得比較優先的幾個是農再和衛政,是我們目前容易重疊重複,部內回應先到這裡。這兩張是大家許願池,大家針對社區通或未來課程,含區域平衡問題、格式統一、介面不好用等等,我畫起來的是很明確未來可納入工作項目,其他是我不是很明白意思,待會朋友補充給我們,8/11部內回應到這邊,想問大家有什麼想釐清的,可能有人8/11有來或沒來。沒有的話先邀請Whisky來補充,在他面前講資料資訊我好緊張。
Whisky:大概只有五分鐘,我補充四個,第一,請你們今天先忘記資料這件事,大家對資料想像可能有點侷限,表格是資料一種,但我們想資料和以往是不一樣,下午我們會談什麼叫資料,在工作中,資料會用什麼方法投出來,上午先忘記什麼是資料。第二,舉例這張椅子,每個人看到這椅子會想什麼?若我是設計師,我可能會想我設計時,可能很在意使用狀況,稱為人因設計,設計師會在意這個和造型,製造商會在意什麼?材質成本和價格,另一個角度,場地所有者,我很好奇他為什麼買這張,每個人考量不一樣,不同角色會看到完全不同,這叫資料,我們稱為資料點,設計師可能會看到椅子弧度,這場地所有者可能顯示比價成果,今天講的資料可能很多地方會出現,但不是你們想的。第三,我發現我必須誠實講我沒接觸過社造,我唯一比較有接觸是社區大學,我是參加裡面的課程,我發現你們很在意表格,國書有給我很多你們要填的表格,議員交辦的、文化部交辦的,我發現表格有特別難找的,像有個是表演劇場,你們絕對不會為表演劇場立一個劇場資料集,成立表格之後再撈出來,但你們一定會有地方政府的場館活動資料集,我如何找出來填寫,這必須回到我們設計時,有沒有想過如何快速找到再填入,這是第一層資料,你們一般想像資料,再來是決策,某個來申請我是不是要給他錢,他之前做過什麼事情,這要回到查詢階段,資訊如何協助決策,要談原本資訊能不能快速有效使用。第三是傳承,我最近聽很多流動率非常高,很多上一任熟了就換位置,這種傳承經驗,這其實叫知識管理,這五六年前就有了,如何讓留下來經驗更有效結合。資料可以回應到你們日常處理的每件事情,我們對資料想像真的不一樣。最後,今天講開放資料,什麼可以開放、什麼不需要,我們開放目標不是只是讓大家看,希望讓你們可以找到新夥伴,大家看了願意加入,不是為了資訊公開法拿來監督,是要拿去產生更大效果。你希望大家資料出來為你做什麼。比如今天,把不同人、不同領域、不同地方,意見放一起討論,像我就是社造門外漢,資料這塊我可以協助你們,你們的經驗可以告訴我你們的需求,我們一起討論。
家華:Whisky沒有那麼兇,跟各位說,手邊只是流程,我們已經嚴重DELAY,本來有自介20分鐘,看下午換組怎麼處理。今天大概有五到八位是8/11您沒機會來,下午再來處理,相信討論時每桌主持人盡可能讓大家熟悉。等下進行,是奠基於8/11上的課還有大風吹,讓各地工作者把不同位置看的問題提出來。流程很簡單分三輪,第一輪先重點是不要想資料,先釐清大家工作遇到的問題,若你非常認為8/11整理的是要優先處理,小組分享時請提出,而且特別把原因講清楚,若經過8/11其實有更重要的,當天沒提,等下都請談清楚。第一趴要做的是釐清和定義問題。問題出來後,五組都會分享,再重新架構五組問題,下午架構出來的問題我們再分組,可能他們討論A,這桌討論B,請各位到你想討論的問題去。第二趴請大家選擇中午以前整理的問題,回到各位工作流程步驟,想執行方法如何調整,可能是各位這邊可以做的,若我們覺得局處或文化部可調整的,不同階段處理不同部分。第三輪要想第二輪處理過程需要哪些資料,涉及到現在有沒有?要去哪裡找?今天討論第一釐清問題,第二問題出來我們思考工作方法、我們接觸不同介面,再想資料。這沒有標準答案,但你們是第一線工作者,怎麼調整你們會更清楚。我介紹今天五組主持人。我必須誠實說大家不同社區遇到問題狀況會不同,怎麼短時間彙整大家問題不簡單,先掌聲謝謝這五位,這件事很難,我們會有自己社區經驗的投射,怎麼彙整不簡單,接下來我們到11:35把時間交給各組朋友,再請主持人協助第一輪討論內容,沒有問題的話,把時間交給主持人。
第一輪報告
主持人:大家從十點到現在都坐著,假設第三組報告,其實就是他們先,請各組圍過來,動一動,就站在這邊看他們海報,他們海報赤裸裸寫出甲方乙方,報告完Whisky會跟他們互動,我記錄,第三組結束他們點下一組,請各組在一分鐘選人貼海報,每組在講各組集中過去聽,每組報告完大家提問或建議。除了第三組以外的朋友請往第三組聚集,也可以椅子過去,一趴五到八分鐘,時間到請盡快收尾。
--------第三組----------
:大家好,我們這組全部都是乙方,全部都是社造中心,所以我們發想從到底我們社造中心的角色是什麼,整個過程中很多甲乙丙,甲方是縣市政府,乙芳是被委託的社造中心,我們剛剛整理的是甲和乙的關係,甲方和社區關係,丙身為輔導者角度該怎麼介入,甚至有些社區他去找打手,其他人寫的案子,丙出現了,乙怎麼面對,社造中心跟社區之間、社區跟社區之間,社造中心有什麼樣角色?我們這場很坦白很真實,就是乙方的murmur,我們要提的有幾點:一、我們說縣市政府跟社造政府是互相的委託關係,但到底是夥伴還夥計?我們常被標規綁住,標規可執行或不可執行,有時社區不想做或做到一半沒力,第一線壓力落到社造中心。二、有時我們說補助關係,不曉得各地政府狀況如何,但跑比較勤的都是社造中心,有時候社區跟縣市政府首長或是某些政商關係好時,輔導力度會有微妙關係。三、我們現在鼓勵跨域合作、跨界串聯,這過程如何操作,有時聯合提案只是把社區兜在一起,還是各做各的,我們真正想提是:一,一直出現的空白區或補白計畫,我們疑惑的是空白區怎麼出現的?嘉義為例,衛福處評鑑甲等社區被列為空白區,或有時社區想做,跟社造不太有關係,比如說做環保,就是空白區如何出現?第二,空白區出現時,我們要如何清楚定義輔導目標為何?我只要來這邊辦完活動就是補白了嗎?還是真的有那些作為期待?三、有沒有落日條款?到後期一定發現有些地方就是不想動或沒辦法做,這些地方的KPI永遠白白掛那裡,落日條款討論該怎麼樣。再來我們最近面對,如何讓社造不違法?標題比較聳動,最近大家講小旅行、產業,希望社區去發展,但這些還牽涉很多法規,這能不能解套,很真實是我們嘉義,我被檢舉六次,被告到交通部,被說他們不是旅行業為什麼做這些事,策略上我們不用旅行,事實上問律師他真正來查,上法院後不會被成立。講產業,理想性來講我們去社區用風味餐,或是社區產業什麼,稅法上都不合法,我們達娜伊谷十幾年前被罰上百萬,因為逃漏稅,他們收清潔費但稅法不符合。再來是各部會方案,現在很多部會推銷產業,就我理解,我們會思考合理性的收費、使用者付費,但有些部會只是要抽業績人數,他們辦免錢,就會打趴整個體制。第三,有時候社區提方案叫一案多投還資源整合?這會牽涉不信任關係的衍生,我們看到某些社區,從文化部拿資源、從環保局拿資源、從哪裡拿資源,想把一個東西拆成好幾個部分做好,我們定義一案多投,到底哪些部會補助和資源,這中間分界點在哪,我們該如何想像體系之中有更清楚想像?
家華:有沒有問題或補充?聽起來他們說三個murmur,第一,乙方常被標規綁住,很難發揮夥伴關係,像夥計。第二,在地社造中心跑來跑去,怎麼面對在地政治政商關係?第三,跨界跨域合作,常常各做各的。四,空白區問題,若社造中心或相關主管機關如何面對的空白區,目標為何?和落日條款,五,以小旅行為例,這種小型微型社區經濟發展方式,如何突破主管機關去面對,另外一種管制方法,不讓他違法或遭檢舉,其中可能面對部會跟社區不同需求,最後如何看待一案多投和資源整合,如何認定與評估,大家有沒有想補充?
Whisky:你們想談角色和關係。後面提出其實我覺得回應到這些角色關係,第一個問題還是回到你們推動業務受到限制,這種情況下如何有效執行業務,只是把空白區作為範例去回應此問題而已,我有沒有理解錯?最簡單講的話,我認為你們的抗議中心是KPI。
家偉:不太是,應該是這兩個議題是這幾年文化部重要政策,這些地方補白到底要做到什麼程度?這些地方是怎麼出現的?
Whisky:這問題不就是KPI嗎?
家偉:不見得是KPI,是各縣市政府沒有去限制要補那些東西。
Whisky:所以最大問題就是KPI不清楚啊,你的問題對我來說是限制你們方法效率,KPI不清楚時,如何有效解決問題?
家偉:確實,但怎麼出現的。
Whisky:我不知道啊,我連空白區什麼意思都不知道。是沒標上去的叫空白區?還是人口、活動綠、產業發展、什麼東西叫分類方式?
專委:我們當時為什麼做,很單純從龍應台部長想知道社造20年幾百億去哪,這不單純是文建會業績,這包含94年到101年各部會補助資源的狀況,這表示我們當時資料精準度不夠。所以空白區名單下去時,第一步驟應該是請各縣市確認,這是不是空白區,如果不是要告訴我年度和計劃,很多縣市透過這樣機制,一下空白區消除很多,但不是塗過一次就不是空白區,但民眾有沒有養成參與公共事務的習慣,只是要凸顯資源下放有無均衡,後續輔導更重要。
Whisky:所以空白區根本不重要,只是讓你們了解狀況,你們覺得一定要補上去,但上面根本不知道。
:我很想知道在座各位有誰真的完整做過KPI?我自己做過社造中心這幾年來沒做過,我甚至連定義都不知道。
Whisky:所以你工作最重要是什麼?
:履約項目。
Whisky:所以我的想像是,根本不知道要做什麼,履約項目講不清楚時要怎麼處理?
:我們履約項目都很清楚啊,但過程根本沒辦法做。
Whisky:就是我知道要做什麼,但要達到幾個目標我不知道,我做了幾個小時然後呢,今天大家都要來簽到,然後呢,問題會不會在後面?根本不是履約問題,滿足需求後效應是什麼?最原始,我認為不是空白區問題,所有計畫後續要達到什麼目標,你們自己講得清楚嗎?列出KPI之後,不是我要做KPI,而是你們跟我說不清楚,那KPI之後要達到什麼目標,你列出空白區裡面最重要的是a,什麼是a,和履約項目關聯在哪裡?你列得出來嗎,沒有就是你去做履約的行為而已啊,那你就會每次做出一樣的東西。
:我們好像談甲乙雙方好像營業關係,回到政府機構裡面,為什麼需要公辦民營?為什麼要有中介角色?定位成甲乙雙方時,層次不太一樣,到底那些社造中心該做,那些政府該做,夥伴談其實應該一起訪視,政府文化局要跟社造中心一起去訪視,公辦民營應該政府做不到的,可是並沒有這樣,變成甲乙雙方,那些誰該做都搞不清楚。
Whisky:剛剛有提到底夥伴還夥計關係,越來越往夥計關係走過去,就變成外包廠商,就往夥計關係走,你們真的確定知道文化部知道要你們做什麼嗎?他們不知道時,問題是什麼?落實到下面,認知有落差了
:社造中心為什麼存在?一方面提供人力,一方面專業,當然現在大家覺得專業沒被重視,至少人力有幫忙,至於為什麼我們要做?真的不是為了設定KPI,KPI不是為了騙錢,是申請經費時證明我們計劃價值,我們提我們提三期,國發會認為社造錢丟到海裡,不知道對社會有什麼貢獻,我們可以舉案例,舉績優社區,他會追問那是偶然還必然?你有何策略,是這些事在機制上會運作,這些就是公堂,不是我要辦一百場就去辦,要知道為什麼要這一百場,給錢的人要知道,你要告訴大家,你的社區到底需要什麼,去釐清社區發展願景,再來告訴我們,我們還沒彙整之前,就不知道,不知道你們第一線的問題和需求,所以我們跟國發會行政院爭取預算時,會統整性的說希望包含最大的,不是我們列了十項,你們十項都要做,你們搞不好只要做一兩項,各縣市做起來就十項都可以滿足,大致上要回歸自己做什麼一定要知道,為什麼一定是社區需要,不是茫茫然,看文化部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Whisky:重點是你們自己覺得專業無法表達,問題在哪,如何輔導,目標為何,你們自己有答案嗎?
:會有不一樣答案。
Whisky:那答案是什麼?這裡面如何制定你的答案、大家答案,共同討論出來結果是什麼,因為你們現在列的,在這種狀況下,如何有效對話,我一直回到你角色定義,你們一定有專業,現在是沒被看到嗎?還是你們沒時間發揮專業,從專業出發,你們第一題會不會都有答案了?第二題,他其實在講跨部會關係,這種情況下,你們需求是,跨部會之間,拉回你們專業資訊,能不能更清楚一點?你剛剛舉出很多很棒的實際範例,你的問題是這不是你們可以處理的,我會覺得本身專業整理出來的資訊要如何有效提到部會內?讓部會有辦法協助你們,那這麼多問題,能不能先分類?各部會、不同方案、不同想法,國家運作就是這樣,換總統也不會解決,我會覺得這要拉回來問,你們可不可以列出來?
:剛剛時間壓力,其實每個東西都可以整理大家遇到什麼問題,可以整理是法規面還是什麼。
Whisky:你們的問題能不能這樣歸類?你們本身專業在哪邊需要講清楚,二是一樣是對外溝通,裡面能不能有方向?讓其他人進來協助你們,你們現在像抱怨型提出問題,如何整理?問你們,不是問我們。
家華:第一趴很凝重,大家辛苦了,我滿開心的,看到專委跟大家提龍應台部長那東西怎麼出來,實際要交的不是受訓資料,而是了解我們之前的經驗跟成果到底是什麼,只是在盤的過程,Whisky點到的是,表格缺乏細緻理解,造成不同理解狀況,他剛剛問很尖銳,大家知道要做What,但被程序綁住,亭儀認為公部門要協力,那些政府做不到的要拉出來,哪些政府要自己做,這些越來越模糊,從剛剛講的五六點可不可以彙整成,一,未來社造中心如何和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去談真正計畫該做的內容,談的過程有餘裕把你們的在地Know-how反映出來,不管轉換成履約條件或KPI,但恐怕是工作程序上我們要一起談的,為什麼要做一個計劃,可能中央部會的政策考量與分析之外,到底怎麼透過你們這個介面,把在地社區真正需要去傳達去磨合,不然有些朋友覺得一直滾程序,第二,Whisky有提到跨部會有問題,未必是我們這樣談有辦法解決,恐怕靠各位經驗去理解和拋出來,這個Know-how也在你們身上,你們會怎麼去判斷一案多投,是真正透過自己在跨部會整合的經驗還是其他意義,什麼原則拋出來滿重要的,要靠各位拋出來,這個就會是第二趴我們要談的,如果未來有機會,我們要怎麼去調整,當每幾年社造中心和縣市政府或中央政府,討論接下來計畫和成果盤點,不是簡單發表單,要怎麼同步,才會比較有助下階段業務推動?怎麼跟政府討論下階段社造中心的定位和業務,涉及到你們做整個社區的評估分析,這怎麼連結到文化部?這次可能社區通或補助要領調整,他們可以只是發個問卷,但他們選擇讓大家去談,未必以後都可以這樣,但這真的是重新思考怎麼跟政府溝通,未來工作項目分工規劃,不是單向,什麼KPI,專委今天讓我們了解文化部的想法不那麼粗魯,聽起來他也希望各位想法可以表達,政府如何和第一線的各位需求連結。接下來第三組要點哪一組?有兩組全部都甲方?這不是質詢台,甲方的朋友們,你們沒有要負起DEFINE的義務,比較好的是像專委那樣,如果有疑義,可以順勢說明,但不是全部都縣市政府,有的是美學館不是嗎?
--------第五組----------
:大家好,我代表甲方來簡單報告,剛剛都社造組,我們談得好像跟社造中心不同面向,我們背景有文化局、生活美學館,以及工作很久或才一陣子的,彙整起來大家問題不太一樣,桌長整理稍微大概六個面向,再請Whisky老師多多提點。第一,傳承很重要。第二,社區要找願景和目標不容易。三,行政程序對社區太複雜。五,長官期待造成影響。四,承辦人員也覺得行政程序很複雜。六,社區輔導老師不足。再來細講,一,傳承部分,我們同伴有講山頭很多,不知道找那些可運用人力、財力做資源延續。二,承辦人員認為社區歷史不同,未來可利用資料無法短時間盤整,過去提案補助不明,要花很多時間彙整。三,承辦人員流動率高,接新業務或傳承找資料困難。再來第二是願景,社區要找發展願景和目標不容易,有些社區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有些社區想那邊有資源去申請,不會想到社區未來發展,有經費就做,第二是社區社造工作停滯或排斥,有些人覺得做太久了或重複性高,就有排斥,衍伸到為何排斥?可能核銷複雜,可能行政程序複雜。四,承辦人員也覺得行政複雜,可能表格或細瑣的事情太多,東西只變多沒變少,時間被分割吊,好像沒辦法思考未來社區怎樣比較好。五,長官期待每年提案時要找出新亮點,我們討論覺得,每年好像要不同東西,但好像說社區持續做有永續發展可能,或長官自我中心要求但社區不想要,有政策由上而下,我們又要社區由下而上有矛盾。最後輔導老師不足,社造中心可以協助,但他們人力有限,最後呼應到你們需求,我們知道你們很辛苦,有沒有我們這組要補充的呢?
家華:有沒有乙方要回饋?
:遇到一個經驗,整理105年社造中心公文,大概有一包a4這麼厚,覺得承辦人員很辛苦。
:代表甲方感謝你。
Whisky:我想總結一下,以我對你們了解,這麼多裡面我看到兩個,一個是要做好一件事真的不簡單,不簡單是我們太多奇奇怪怪程序上要求,把你們壓得沒機會做更好,所有公務員應該都相同,這是程序問題。再來地方山頭,我們以前去花蓮畫地圖,我們認為我們有好好處理,大家告訴我們壽豐地方山頭很多,可是我們希望我們做的東西大家能使用,所以山頭不關我們的事,我們去畫開放地圖,地方特色,我們找十幾個去畫,我們希望大家能拿去使用,我們真的一直被提醒說地方會有不同意見,這對我來講就是,做好一件事不簡單,那什麼叫做好一件事情?你從找人、找題目、找相關資源、輔導老師,都不簡單,會不會我們對想做什麼根本不知道?那長官要亮點,他真的知道亮點是什麼嗎?由你們來想,你們會不會去逼問下面?會不會我們的問題是真的不知道要做什麼?會不會是不清楚做什麼才不知道找誰?你現在想法是說要先找到資源再談,會不會是反過來,像我們,大家知道資料在前面,可是沒人知道做什麼行動,我想像問題是不是這樣,社造我們做很多重複的事情,到底要往哪邊走?長期來做會有效果,你真的確定嗎?你如何確定?會不會我們需要更大刺激談地方發展,這刺激不是我來講,是你們共同討論出來。另外一個程序問題,我想問題是到底我們列出地方社區發展,最重要核心會有那些?我是外行,理解可能有誤。
:你提到花蓮壽豐地圖,為什麼做好沒人用,是大家不知道有這東西,還是不知道怎麼用這東西?
:剛剛老師問我們不知道方向,但我初步認知是我們希望社區知道他們自己要做什麼,現在可能社區不知道他們要做什麼,我覺得源頭是這部分,導致我們可能也不知道我們要做什麼。
:社區不見得不知道,是社區想做的上面不見得同意。
:或是社區一年只想做一件,但怎麼扣到大願景,單純一件事怎麼串連願景,每個社區想做不一樣,怎麼串連到現況文化願景,滿難,第一年剛起步,有的可能有想法,但怎麼去發展社區面向,然後彙整到文化局,整個文化面好像沒辦法整合。
:應該說社區很多元。
Whisky:地圖先回答,我們去畫地圖是東華老師找,老師跟在地五味屋好像有個合作關係,所以我們畫完地圖,我們本來想像東華老師,他有把地方人群找來,大家會覺得好像很有趣,但要有人帶他們去做,那誰要進來帶?因為那有技術門檻,我們本來想東華老師會進來,但後續我不知道,我只看到有被報導出來,但後續我沒看到結果,同樣問題我在台北認識了高傳奇老師,他是台北活字典嘛,你跟他說東西要放網路上,他說不行,你們都知道在地文史工作者不太願意分享,從我角度我會覺得奇怪怎麼不分享,分享出來會有更多客源,但他其實不需要客源,但有沒有地方是需要這種需求?嘉義市在講智慧城市,找逢甲大學設計,我會想到你們規劃真的有夠詳細,但裡面沒有活人,裡面只講要鋪senser、智慧文化藝廊,但地方文史工作者在哪裡?他們沒想到地方第一線會使用的人,回到題目,地方真的會有想做的事,又想要亮點,這不衝突啊,會衝突的是我會認為長官對亮點認知想像有限,地方無法拉高層次談後面結果,整個描述中,我認為不知道要做什麼,是對整個東西計畫、規劃沒有想像,透過更完整計畫規劃的作法會解決很多問題?問題變成,我要去地方談社造,大概有何條件做法,滿足上面想像亮點和地方想要的,同時可以吸引外部協力、資源。
家華:我們前陣子去幫桃園處理市民卡,公務員大受挫,Whisky馬上講你們市民卡定位錯誤,你們其實是想做信用卡,一直想結合coupon,那定位是什麼?如果多一張信用卡有那麼多coupon為何要桃園市來做?他聽完的確會回到原本定位,我相信各位不會全然沒有,是有的,可能在日積月累工作有時候探出頭去想,我聽他談兩點,一是瑣碎的工作流程,有沒有辦法重新思考怎麼做。二工作方法流程若是為了回去做社區工作,如果重新協助或參與陪伴整個社區工作,我們思考自己位置如何面對長官?社區狀況也百百種。還有外部協力者,如何由各位協力工作方法與串接?若各位不只是夥計而是一個介面,怎麼重新思考方法論?也會扣連到回饋到既有行政程序調整。
Whisky:我相信你們專業,我相信你們都知道,會不會是溝通上產生問題,我知道之前台大城鄉所去宜蘭,另外一個老師告訴我一開始只有小電腦,什麼事情都做不了,只好找大家來泡茶一個月,我相信你們都知道該怎麼做,但或許不同點串聯問題,但串聯的問題會不會拉回到,這件事做下來,我們到底要往哪邊走?
家華:我們這一趴是到十二點半,但時間超過了,或許現在氣氛很好,大家希望照表操課先吃飯還是談到一個階段?剛剛被Whisky兔過之後應該不太舒服,思考過程本來就比較辛苦,我們休息到一點三十五,我也希望其他三組想前面提到怎麼扣連,主辦單位行政怎麼說明。
家華:謝謝早上兩組,請大家圍到第一組去,因為第一組夥伴機場快掰掰了,我的左前方這邊。
--------第一組----------
:不好意思飛機機場快關了,我這邊社造中心也有、公部門政府機關也有,我們遇到問題跟剛才差不多,行政流程非常繁瑣,看有沒有辦法簡易,看補助或文化部這邊怎樣比較順或另一套機制,我們可能遇到的問題,現在社區來申請補助,光社區營造點,計畫不像理想中那麼好,不補助也不是,因為就這幾個社區來申請,沒給錢也會找議員來跟你講,因為審查機制不一樣,給錢不一樣,他們自己打聽也會不平,也會反映這種問題,我們請委員來審也是形式上,他們也不是真正對這個計畫在審,因為我們請來的委員專業性可能也沒那麼夠,可能來聊聊天,看看說這個計畫要給多少錢,不會對計畫說針對內容要修正或提出意見,很少,都會遇到這個狀況,今年由我們沒有委社造中心來做,我看到每一年都同一家來做,找不到社造專業人才,我問我們科長,他說他自己做二十幾年最專業,你說社區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嗎?很困難,他們只有總幹事,理事長都掛名,很困難。他沒有永續性說跟他們社區有什麼關係,每年提不同案子,跟上一次沒關係,你說我們行政部門也不專業,怎麼跟他們說要怎麼做,他也會說你們怎麼可能比我們了解,是不是有辦法去哪個地方或有機制輔導這些社區,所以歡迎大家來投案。還有今天每個單位都有,為什麼文化部沒開一桌?像我們不管核銷或發放什麼資料給文化部,也一直叫我們修,我們也不知道問題在哪,若他們開一桌提出來,其實他們內部也很困難,提出來大家討論,大家也比較好執行,其實就是最後成果報告,他們也不知道實際內容,可能成果來看,最後一個報告,這個案子就消了,文化部對社區也不會很理解,不會針對縣市或社區給意見。核銷問題,表格制定有沒有公版大概可以填什麼內容,我們比較省事不用一直修。社區其實跟我們水平有落差,社區其實都比較年長,他們計畫提出比較不會創新,年輕人有計畫要推也很難進入社區,都被管住了,他想做也沒權力執行。還有我們遇到的,希望鄉鎮公所可直接和社區接觸,會比較熟悉,但其實鄉鎮公所都不太願意提案子向部裡申請,大家公布之後,既然原本就不是他業務,他為什麼要淌混水。我們也沒權力要求他們提案,是不是有機制要求他們提案申請?他們要提不提,我們開課他們也不來聽。
家華:謝謝金門的朋友,我整理五點,一,跟其他組類似,流程繁瑣,可以如何簡化,可不可以不用文來文去,核銷主計可否有公版,因人而異這件事可不可以調整?我們今天應該都有默契不同社區狀況不同,某個社區在某個縣市會一直請,又不得不給,錢又只能均分,錢可不可以有其他考量效益評估。還有年輕人難進場。如何找到適合輔導對象?評審專家未必理解社區,難找到各地都有專業社造人員進場,想問文化部難處在哪?若有補助計畫,文化部會不會在做評審和資源發放時,也很難理解社區需求,想知道不同位置的人,站在文化部立場難處是什麼。若市公所不想來,反過來說大家覺得社區內公所適合的角色是什麼?他也是要面對一個個社區還是要盤整,和不同點,美學館,不同社區如何分工合作,應該不是業務,而是角色定位,大概這些。
雅玉:其他地區要不要談?
:問題都差不多。
:我們台東,多數權力在少數人手上,他們的案子不一定居民想要,有的是為了參選,想做點事情,所以爭取此經費,有政見,但真的不是社區要,每年做計劃流於形式,看不出來能為社區帶來什麼,來申請卻都會過。我們補助錢不多,若真要要求,他可能又不來投,變成我們要去拜託他寫計畫,結果前面種下因果他又不爽來,關係也不能搞太僵,要亦師亦友,過與不及都不行,那委員會也是,大家來也吃飯喝咖啡,然後通不通過?好,通過,沒依照計畫實質內容,是否符合地方需要,我們每年花那麼多錢,成果大家看不到。
:台北的話,行政跟剛剛一樣,比較嚴重是計畫流程,利害關係人包含政府或團隊或社區居民,對計畫認知不同、社造認知、背景知識也不同,解讀不同,以台北說,台北資源多,社群多,能量相對高,會出現解決社會議題的提案,還是有不健康的問題存在是,里長或協會政治關係好,可能透過議員施壓,爭取資源。
家華:台北拉出的狀態,過去是地域性社區發展組織,還有議題社區型的,會不會在區域內有不同類型?不同類型如何看待政府社造計畫?甚至這些計畫跟台北市政策有什麼關係?有不同觀點,是剛才育瑄說的,有人要補充嗎?
宜蘭:我想請教金門和台東提到社區補助案受到長官或議員施壓,我不知道過程中,你們在地是不是有社區補助辦法或作業要點?經過審查機制還會受到迫害嗎?
家華:補助要點跑完既有流程還會被施壓嗎?
台北:我剛剛中午才接到,現在還有沒有影像計畫可補助?某社區向議員問,議員叫團隊找。
家華:你直接碰到議員關注問題,有到要給誰不給誰這麼直接嗎?還是只想關注。
台北:還滿直接的,可能理事長找你,就是要資源。
宜蘭:你們會堅守規則還是直接放棄?放棄以後如何面對其他依規定提案的?
金門:我們也有申請,一定有機制,一樣開評審會,行政流程一定跑。主要是很多社區會認為,我今天申請20萬就要給我20萬,他覺得一定會拿到足額,可是我們經過評審會審的,比如質詢,還是有人跟議員反映,他申請20萬,委員審完覺得10萬就可以做,最後核定完,他就去找議員,這都發文了就不會改,我們局長就說會來跟我們聊,雖然他簽署的,議員就給局長難看,局長來反問我,那明年怎麼做?明年就有這種壓力嘛。
家華:所以還是跑,但就是市議員透過長官下來,不一定擋得住。
家偉:我很好奇,各局處方法不同,比如我們審查會開完,上到長官那裏,金額是長官簽,還是審查會給的?
家華:你們審查委員是參考用還決策用?參考用就是老闆才是最後定版,決策就是老闆只是過形式,他只是想問大家啦。
宜蘭:我們是委員決定,我們很堅持我們所有遊戲規則,因為我們要對社區有誠信。
金門:你們機關首長有當委員嗎?
家華:內部委員跟外部委員的意思。
宜蘭:不一定,看召開的時間點。
金門:假如機關首長決定要給這個金額,其他委員尊重他嗎?
宜蘭:我們這幾年都是共同討論,沒有一個人要求。
金門:最後當然還是要大家統籌決議,會不會其他委員看首長講就被影響。
家華:我想他的意思是,當然不會最後首長決議,但若從幽微互動中了解上意,委員雖然會murmur最後還是會說好。
金門:為什麼評選會有決議是大家統籌好再來打分數,就是因為機關首長權力很大,但這法條就是代表,因為有人說過,委員是專業來給意見,但行政裁量還是在機關手上。
家華:因為可能要十年二十年你們才變長官,先拉回來,我聽起來有些縣市有這問題有些沒有,但各位可以同意審議流程到最後通過有很多眉角,可能也跟委員組成有差,宜蘭也說的確內外部也跟時間不一,意思是組成不是每次都一樣,但我拉回來,我們已經知道跑完審議流程,也會透過長官壓力來,你會用其他方式讓他拿到那筆錢,雖然不是本來項目,但有些縣市OK,不同縣市做法不同。
Whisky:我發現你們有行政程序上問題,我覺得很難,不是現在我能回答,我看到你們寫社區少錢很多,你們錢真的很多嗎?
金門:意思是社區來申請很少,錢就剩很多。
家華:金門、台北的確要不要跟中央部會申請壓力沒那麼大。
Whisky:我想的問題是,一,聽完我還是不知道社造要做什麼,希望大家給你答案,什麼是好的?二,資源分配,70分以下不要打,一定要打七十幾以上,因為要寫理由,就是一定要過,過的狀況維護委員尊嚴,意義就是不要找麻煩,若這問題是資源分配,你們真的沒辦法找到更多人來分配嗎?例如金門大學、台東大學裡面有有想法的老師,你提到的問題會不會是需要更多資源投入?不是一直問他們,他還是會同樣回應你,找同樣的人來壓你,有沒有機會納入新變數,攪動平衡狀況,這個變數我的想像是地方大學地方老師,我猜有政治角力問題,但至少能不能有改變的情況?我的問題是,會不會其中問題資源分配上,怎麼搭配,是不是可以引入不同山頭,打破現有狀況,才談改變方法,因為現在僵住不動,要如何改變僵化狀況?
金門:所以我說歡迎各縣市來,我也想把資源分配出去,借你們專業,金門大學當然有,但就是侷限在這,永遠都金門大學,可能外縣市創意比較好,我有聽到社造中心講,他們要照標規走完,可是你在做這套,可以跟政府提意見,明年寫就會有想法,這些就能統籌,因為你看標規投,反而說做不到,你們遇到的困難可以跟縣市政府反映,他們寫標規可能會照你們需求。
Whisky:我朋友去金門畫地圖,都是當地沒人參加,所有人從台北去,在地沒人要參加。
金門:現在物質化,辦活動沒給東西,金門人根本不會出來,除非活動很知名,請非常知名的人,現在海島音樂祭,你們自己去看,除了開幕閉幕兩場比較多人,中間大家罵得要死,表演者比觀眾多。樂團十個人在上面,下面觀眾不到十個。
Whisky:社區要什麼?
金門:我沒有接觸這個業務很久,社區提來的內容,你會覺得執行不執行對社區都沒影響,因為永遠都這些人參加。
雅玉:如果這樣為什麼要辦音樂祭?
金門:我也不知道,是觀光處業務,我們現在處長是澎湖人,來這邊也有澎湖人罵,為什麼不給經費,要來金門辦。
家華:你覺得有人的因素,這一趴在談的,Whisky問,如果資源分配問題,能不能打破既有平衡,不是對的平衡,是打破僵在那邊的,我相信不同縣市有遇到這樣問題,和既有社造夥伴有緊張關係不好拿捏,或許過去你們一路拿捏,怎麼去拉新的力量,不至於造成兩邊對立。
Whisky:我原以為就是這些人不改變,同樣一群人不需要改變就可以拿錢,可是資源分配後會不會有更深的問題是,沒有人知道要做什麼?是不是把社造廢掉就好了?如果沒人知道要做什麼,為什麼還要做?若有意義,才知道為什麼要把資源投入,到底社造在金門的意義是什麼?到底地方的人關心什麼?下一個才是資源分配。
家華:你每組都用這個做結語,也不是不好啦,謝謝這組,剩第二組跟第四組,接下來哪一組先?我發現下午大家都累了,坐自己位子上,大家捧場一點。
--------第二組----------
:大家午安,希望精簡跟大家分享,我們規則是先介紹我們團隊,新竹生活美學館的玉婷,花蓮市倫,嘉義市預期,桌長哲偉,東吳大學文化部實習生,還有引言人國書,三個單元,因為我們各自需求不同,我們今天來,一定還有上位的問題,我們今天是來談如何做開放資料,我跟桌長討論第一部份我來講,台灣社造20年,很多人說我是老兵,我從91年做到現在15年了,第一線老師都去當教授局長,我永遠都是第一線,我看到很多問題,但我不倚老賣老。20年來,開放這件事很重要,假設我們做開放資源,二三十年來沒解決,要花多少時間來投入,政府要花多少氣力要使力,那民間呢?去年來的時候文化部講怎麼metadata開放,一年了還在內部,接下來要到民間了,怎麼說服民間團體,這些長期以來的社造夥伴,要放那些資源讓民間共同協力?這不只是中央部分,才能落實今天目標,一,我們結束之後就是民間,怎麼說服民間來談開放資料,我覺得metadata要釋放給民間,教育訓練怎麼解決?都是雞同鴨講,請台大教授,做這個公司的法律顧問來,聽了覺得今年已經駕輕就熟,未來這樣承辦人員去一半,資源投入不只公部門,怎麼讓民間參與?要形成專案,要先釐清,要找那些人,跨域的人,例如社造數位合作,第二,我們這邊提出,接下來政策怎麼走,是否回頭檢視社區通,台灣社區通也將近12年以上的這樣,很多人撈資料或做社區參訪都很好用,很多單位來問,台灣社區通就很多啊,metadata得到,他會去找,這件事要重新理解,是要解決台灣社區通長期的問題,我自己理解分內外,使用者本身密度,就是使用率,使用者就是社區有帳號的人士每周PO,還是有成果才PO,還是前中後段都有,我都跟社區講前中後段都要,不要最後才PO,管理維護的人不只我們,開好相信有上百個帳號,一定很多,這些人本身使用上有沒有問題,未來怎麼改變原本使用者需求,還有管理維護,好不好用是管理者內部才知道,盤點這幾年需求。再來是瀏覽者,研究者或一般人,研究者是轉化在地故事,會遇到問題是客戶在哪裡,未來新功能開放,客群在哪?不再是社區之間,而是一般民眾或創作者,我認為這可以解決,跟大專院校合作,因為只有年輕人理解新時代媒體工具,這樣人和老師合作,擾動新族群,這只是一個方法。針對這部分,地方政府和中央如何協力。接下來什麼叫金字塔理論,假設每年投資一億,使用者如果只有二十萬,那不是很可惜嗎?要不要倒過來想,資源讓下面的人來做,我一直跟桌長談什麼叫表格?20年當然要用表格,以前DOS,iphone2五年前才出來,媒體的新時代工具,主持人簡報邊寫邊秀,社區看到一定為之一亮,這是工具便利性,怎麼讓更多參與者了解,這就是關鍵,傳統工具跟現代工具如何轉移詮釋,民間技術本來就不足,是否花更多培力,交給世倫。
世倫:我們延續社區通功能,還有我們執行計劃遇到的問題或社區曾經反映過的意見,我們稍微整合未來社區通可以怎麼協助我們。一,補助資訊,以前社區通好的一點是各部會補助資訊,剛執行社造計劃的人來說,除了政府資源外,可以上去查,希望可以繼續保有,我剛剛去看,現在以縣市政府補助來區分,不知道之後是否有延續跨部會資源整合在上面。二、美學館執行計畫中會發現,和地方政府補助重疊,是不是美學館受裡的是進階補助的,小額的政府做。三,像是社區林業,計畫申請或成果都電子化,現在上社區林務業的網站可以上去查,這樣可以省下報告書成本、修正計畫成本、報告書成本,也比較環保,那會問為什麼政府不做,我不知道這樣好還不好,有沒有可能未來讓社區填報跟成果,也同時可以印出,表格印出也是結構完整的報告書,但資料都填上去,或我們自己蒐集,不用想是否有系統再去整理分類,未來要怎麼找到這些?感覺比較便利,再來是我們鼓勵公所提案,他們反應以前比較少第一線,不知道那些社區曾經申請過補助,不曉得社區做過什麼,有沒有可能未來可以查詢,有沒有可能最後這些資料可線上查詢時,公所可以快速了解自己區域過去那些社區提過案子。還有社區流動大,可能不知道自己做過基本資料調查、資源盤點或影片,人員一換就容易流失,若有系統可以保存,換幹部也可以查到這些資料。還有我們對文化部常常交報表,是不是可以電子化?但工作機關可能還有執行層面要克服的,可能要印出一層層闔章,還有是我自己困擾,就是文化部要我們填志工服務時數,我不知道怎麼蒐集比較好,因為通常問社區統計過來,大家報數據也不同,就隨便丟數據給你,認知也不同你不知道數據背後意義,你要社區到年底才去想,年初的活動有多少人多少小時,好像很困難麻煩,這部分是不是未來可以解決?我們社會處有祥和志工,是不是直接跟他們要數據,但他不一定會對應社區今年計畫。美學館來說,核銷時間較短,社區資料回來修正還要修改資料,但文化部期限短,很趕。
:我們比較希望談架構,例如金字塔很生動,但有些文化部和其他單位是曲線,或許需要新關聯性,內圈外圈也是長期看網站的心得,這樣看來未來可能不一定是網站,可能是某種新型態東西。
:他們提到網站使用問題,我不知道大家討論過嗎?因為現在管道資源很多,各部會有各部會的資料,以我搜尋經驗,我都用google,我需要知道關鍵字,我常卡在這裡,我只要知道關鍵字,就可以知道大家的東西是什麼。前提是要經常更新資料,因為一些都是好幾年前的東西,我還是覺得如果有關鍵字,用google就好了。
Whisky:我會很直接,因為這邊很多技術性東西,有一塊我會稱為使用經驗的分享,這邊講到很多資料本身的處理,這裡面有資料管理的概念,metadata的管理是管理資料本身,或是說知識管理,或搜尋結果都在講資料如何有效管理,講資料管理的話,從原始資料蒐集到分類到分析到最後呈現,這個東西需要拉回到我要解決什麼問題,我發現你們談使用者需求,每一塊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我沒聽到,我知道metadata很重要,那整個框架,你如何告訴他們這很重要?他們生活中有各種應用需求,但跟之間關係在哪,你把架構寫出來我覺得很棒,資料如何建造關聯性,到每一塊,需求在哪?我做事要解決什麼需求,光是影響,都分直接影響,第一層使用者,第二層使用者、第四層使用者,每塊很難做經濟模型的公司,現在很多人講開放資料什麼都是預估的,都是拿現有的東西套過來,不是真正對價值做討論,光是對金字塔模型,每條線如何拉出來,才是無法解決的問題。甚至我沒做,去拿中研院計畫,對我來說問題是我問大家你覺得metadata很重要的告訴我,會遇到的問題是,開放資料到目前為止最大的問題,頂多前面2000筆大家知道怎麼用,後面28000筆沒人知道,沒人知道怎麼用和資料本身有關係,有更大一塊,有很多人需求是工作上需要,如何拉回來,是我們辦這場的主要意義,你們還談從使用者角度的設計,才有內圈外圈概念,從使用者需求拉回要提供什麼,還提到系統維運,這些東西我要直接說,沒有回答我的問題:把東西做好後,使用者在哪?您過去15年來,新人進進出出,這些可能是傳統使用者,社區也是,他們真的會來用嗎?Google會不會更好用?下一步是結合使用者需求,不同需求分期,和架構該有何關係,我認為最難解決,真的回應到大家需求,現在很多需求,我們評審再問會問,你這跟Google有什麼不一樣?Google的東西還需要再拿出來做一次嗎?Google做不到的東西是什麼?你和人的關係才是Google做不到的,時數這件事,我很喜歡挑戰現有方法,我知道上面要管理時數目的是表示有做到,你們講到資料會提表格、報表,我對有做到這件事沒很在意,我在意的是後面效果,志工參與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呈現?資料本身或數據本身,可不可以拉出不同DATA點?我能不能形容志工要做什麼?這會不會比時數更重要?我相信會,問題或許是直接跟上面講時數沒那麼重要,我們能不能更有效管理這個問題?因為講很多社區通,有東西叫知識管理,這不是新的,做不好是因為跟使用者需求拉開,只是為了做知識管理而做知識管理,另外是成本,民間的意思是什麼?
:社區長輩或居民都能把資料...
:社區組織要共同維運,要怎麼讓大家都有意識到做這件事?這也是一個成本。
Whisky:這件事會不會就是一種社造計畫?
:社區底下拍紀錄片微電影就是一種,到底要提供什麼要讓人來做,每個領域裡的社造,或投資成本,未來新媒體時代工具能活用,成本如何形成?很多東西難道不是用機器去取代?這樣成本民間無法投資,就是綁手綁腳。
Whisky:這是很棒的切入點,因為講資料時,資料蒐集是最困難的。如何降低大家填寫資料的程序?讓民間填寫,這想太多,民間為什麼要幫你做?除非整理完有補助,我會講故事,但我不會做metadata不會有人幫你填,除非有交換的事,不是的話,很多人不知道你在說什麼,若作社造計畫可行,但關鍵在於後面設計,怎麼讓大家動起來?社區文史工作者,他會做他自己那套,你再跟他說老師你東西要照我們標準,他會做嗎?每一層都會遇到這種做資料的問題,如何有效利用社造力量和計畫把資料這件事做正面對決?廠商進來協力,網路上可以直接叫你回報,設計出做所謂協力共筆的資料。
家華:我發現這一趴技術密度很高,打趴所有人,他們這組把社區談資料架構拉出來,Whisky在問的是拉出架構後,要面對的問題是什麼,他們剛剛還有談以後要做的不管管理層次還是他們自己的層次,民間為何要參與協力,怎麼讓他們覺得很重要,再次拉出縣市、美學館、社造、公所不同角色,如何面對社區問題,你有很多工具,你有社區補助要點,或許還有參與式預算,或許未來還有資料,這些都不是為了做而做,你要如何對應回來每個不同角色,到底如何協作的介面,他才在問的都不是要如何整理技術,這組先花時間力氣去盤整那些技術架構要面對,那些成本問題。
專委:我想講讓大家醒過來的,剛剛有很尖銳的,為什麼要時數?其實時數應該有部分同仁聽我講過,那是來自於危急狀況,國發會報告時,他覺得我們幾百億都丟到海裡沒任何產出,我們回應文化部投入的三四十億換算出來,即便是每個社區,就算一年只有總幹事理事長參與,辦一檔活動,每天三小時,執行幾個月,只要跟國發會證明,這本來是公部門出錢,私部門出人,一起來完成一件有關公共事務的計畫,我們認為是這樣,那跟各位報告,美國要補助相關計畫是不超過50%,那其他50%怎麼處理,他們要提案單會統計募集多少資金、多少物資、多少人力,都是他們統計另外50%的原因,一方面當然是國發會情急之下的回應,一方面大家要證明民眾公共參與,不用爭取第一名,至少要證明民眾真的有參與,理事長也一樣、文化局也一樣,不是就行禮如儀把今年一百場辦完,到底有沒有人共同關心?美國是拿這種百分比來確認這件事是否是公眾所關心的,若真的是公眾所關心,可導入更多民間資源。另一個概念是,若有這種要求,可以引入民間部門更多資源,因為若習慣政府全部補助,那就都跟政府要就好,不會想跟民間做更多資源籌募,想促進更多公共參與,才會有這種機制。至於金門問題我剛剛沒聽太清楚,沒有要當下回應,我給建議是你們都知道自己條件和問題,這種事情不是外面的人可以解決,不是嘉義做很好拿來就可以,大家條件不同,現在是說你心裡答案拿出來做,包括Whisky說你們不知道做什麼,是不是社造強調由下而上,怕講出來不是社區要的,所以大家不是那麼敢講,文化部還是要每一期長程計畫重點要告訴大家有個方向,怎麼做?做什麼適合你們?這是有彈性你們可以處理的,但大家方向要一致,要說人力不足,應該說我們習慣既有路徑、既有方法,所以我們覺得人力不足,連我也一樣,我都會思考我手邊多少錢?多少縣市?多少社區是我可以處理,但我不會想到說國發會、教育部有資源計畫,我可以吸引資源進來,大家不要想我這個社造工作,就是文化局某個承辦人來做,那這件事就會越來越侷限,甚至一個人要負責文化部所有重大計畫、業務窗口,我可以直白的說你們計劃書出了問題嗎?都說我們一直改來改去,其實我們計畫書沒有要求大家改來改去,我們只要求不要抄我們補助作業要點,所以你們計畫書最大問題是整本都在抄我們補助作業要點,那我們要怎樣核定?我直接了當的回應,謝謝。
家華:專委出現讓大家笑容出來了,但也滿尖銳的。
--------第四組----------
:各位好,我們這組很簡單,我們三個人報告,我們主軸有三個:制度面、人因面、新力量,希望我們上次8/11來上課時,主要最希望解決的事,制度面提出兩個,一,可能不是馬上可以做得到,我們現在整個文化體系補助分四個,一個是文化本身會辦,二是生美館辦,三是縣市政府自己用業務費辦,第四是縣市政府用文化部經費辦,希望未來有平台,可以上去查有沒有資源重複,類似這樣長遠的規劃。第二,對我們生美館而言,我應該參加原住民的社造,他們的補助是跨年度,從五月到隔年四月,四月辦核銷不是年底,一年大概一百件,真正核銷時間大概二十天,最後會要爆炸,我會提最主要是因為審查時花大量時間,相對於看計畫書,最後核銷時間壓縮下,沒有相對品質去看他們提供的東西,這可能是制度面因素,可能在時間充裕狀況下,核銷品質上,對團隊有比較多注意。
:新竹文化局,我來講人因面,我們覺得溝通分長官、社區、局處,長官有自己的想像,社區不見得接受,有的長官非常注重行銷包裝,我們多很多業務量,傳統社區同仁都是老先生、阿姨,他們資訊能力不是很好,他們要寫企劃會直接來找文化局說你幫我寫,還有局處,跟社區相關的,比如社會處、都發處,他們也有很多計畫,要怎麼協調?
:宜蘭文化局,新力量和傳統社區的嫁接有隔閡的部分,不論青年或資料,對社造社區來說都是新力量,不論人或資訊,青年部分,我覺得青年和傳統社區溝通有落差,資訊來講,請傳統社區第一線的年紀比較大,對資訊處理都是有困難,跟我們有數位落差,我想知道我們今天了解新工具,對社造有什麼影響?社造放這裡面可以處理什麼、代表什麼?上次就講不是為蒐集而蒐集,那是可以處理什麼?
家華:要問你們。
:我知道要問我們,應該這樣講,但傳統社造方法,也處理了那麼多年,用新的方式來處理現有的問題嗎?那這個問題用其他方式難道無法處理嗎?
家華:你現在用既有方式處理,覺得有面對到的問題嗎?
:我覺得宜蘭對社區很開放,我的前輩給的觀念,是社區想做就努力讓他達成,若不想做可能還沒準備好,為什麼要逼著社區去踏這條路?我在社造上我沒遇到我覺得很困擾的問題。
家華:上次宜蘭一直有說他們狀況。有沒有其他要回饋?不同介面處理的複雜大概多多少少會處理到,但有具體許願,文化部到生美館、縣市政府的預算,是不是有共同查詢機制?核銷這邊更有彈性、期間不要壓縮、跨年度,新的技術也好,本來既有長出來的,那些不同力量如何鑲嵌,有其他人要補充嗎?
:我是這桌桌長,我聽到很棒的問題,想回應,如果社區不想做,為什麼要逼他們踏入新技術的領域,包括金門台東談的可以呼應,因為技術開放更多人參與,可以讓新的人可以更快上手,是不是讓原本打不進的年輕人有更多管道可以踏入。
:我不是說技術,是想不想做。
:你說社區不想做,社區是誰?
:我懂你的意思。我這邊講社區比較狹隘,社區辦,就像空白區,人家就不想做,為什麼要逼他們做?我理解你的意思,可能有其他社群,不是社區辦,同一個地域性的想做,我們一樣支持。
:宜蘭有開放個人或非社區協會提案?
專委:這個社區組織不想做,是不是代表整個社區都不願意,這個我們要確認,所以我們在三期裡面覺得既有的機制以外要再開放不同的機制,可能議題社群、可能青年等等不同面向,這不是逼得出來的,我們真的有遇到理事長想沉澱的,我們也遇到更多人想參與但沒有路徑,包括第二部門也一樣,現在不是硬要逼每個社區組織,要思考的是如何提供不同路徑。
家華:我覺得大家辛苦的是路徑管道越多,會更多介面,如何讓大家理解,大家都需要參與空間不是互相攻擊,更多介面如何大家更有餘裕去乘載?會不會不同介面進來的,會不會有人覺得我的最好,不同姿態、不同理解,我覺得專委幫大家結語,這是讓更多人可以進入,容我今天CPU不夠乘載五組技術性的,尖銳的,還有人性的問題,我要跟五組主持人同步一下,沒有第三趴了,第三趴要接的是,資料要去面對,以後要抓哪些技術社群來面對,技術密度更高,可能今天就到第二趴。
Whisky:就剛剛兩位,我舉個實際範例,我們以前在萬華辦過結合在地商家辦大地遊戲,我以前不知道大地遊戲是什麼,我們會去商家訪談,提問問題,闖關目標,辦這件事時,高傳奇老師在地跟不同商家,串在一起,在後面我們一直想把資料蒐集回來,希望蒐集回來的東西可以移交給在地商家,讓萬華可以自己做自己的,萬華很需要年輕人的參與,我們一直拿大稻埕刺激萬華,說萬華以前是比大稻埕還熱鬧的地方。我們有試著做localwiki,localwiki有點像維基百科,上面可標示地點,下面可寫任何東西,比維基更自由,維基百科的東西都需要被查證過,我們寫說我們很想知道在地街坊鄰居阿公阿嬤的小故事,這很有趣,維基百科沒有做這種事,我們要做的時候,發現一件可怕的事,沒有商家會來幫你寫東西,因為沒人在寫東西,後來發現我們可以找社區大學合作,合作一個叫艋舺傳奇,艋舺傳奇是每年兩刊,是地方雜誌、社區刊物,會有人拍照、有人去寫東西、有人去專訪,他們要訓練地方記者,那有會寫東西的人,那有群不會寫東西但故事豐富,是不是用localwiki把人串在一起?新的東西就有機會跑出來,社區老人家會去跟高傳奇老師講他們的故事,用高傳奇的老師在告訴大家這些故事,我們試著把社大這些人,這些人很多元,把這群人跟地方的人連接在一起寫東西,希望編寫網路上的地方志,這網路上的地方誌,讓老人家來寫不可能,但用不同方式記錄下來,放網路上不是只有台灣人看得到,會有更多連結。
家華:他回饋如何打破既有的關係和新技術,休息前補充,不同介面外,專委講的很好的提醒,我們都聽社區自主、由下而上,各種參與都不可能簡單的由下而上,各位任重道遠的是,如何處理不同介面互動關係,到底你們看到的場域社區,一個區域環境遇到那些問題、下階段做什麼、如何組成各種工具、參與式預算、20年社造有的資料技術,專委剛才說的以外,大家重新思考我們面對社區不太可能簡化成由下而上,我們互相提醒,的確市政政策上,我們進不去,但下個問題是市政決策跟社區要如何連結,不是純粹講都是由下而上,太簡化有些推不動,我們休息到20分,主辦單位有準備茶點。
家華:請大家盡速就坐,要進入下階段了。各位朋友我們看一下白板,剛才五組討論完之後,我們五組主持人在同步大家談的資訊之後,發現大家談的東西不同層次都有,狀況也不盡相同,剛剛有個在談文化部、縣市政府、生活美學館、公所、社造中心、社區該是什麼樣的互動介面,剛才談很久都在談這些問題,有想是否抽象去談,但抽象去談會變成今天是談身體健康的。剛才有幾組是共同拋出幾個具體面對的問題,大家看投影幕:第一是關於如何去看待、思考、面對空白區,大家針對這個交流一下,有一組可以去談,不同角色介面面對空白區,不同角色,彼此該做什麼,什麼才是比較好的流程,需對應那些資料。有一組,我們在想要不要討論一件事,那個社區就是沒有想法,我們該怎麼辦,怎麼協助、陪伴、輔導。還有一組提到各位累積身上的經驗怎麼傳承,也有一組談如果我希望社區不只某種樣態參與,某些地方也跑出不是傳統樣態,怎麼讓新的資訊進來參與,議題背後還要同時面對既有的社造力量,還有一組恐怕是從8/11早上就有人談,機關內部怎麼做資訊管理,會涉及到如何作管考,資訊流問題,思考權責等等,比較像是管考及內部資訊怎麼處理的問題,各位看白板,剛才的五組大問題,空白區,假設社區沒想法,還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但有補助計畫或參與式預算,如何協助他們進場;再來是社區工作者之間,經驗如何傳承;還有是社區有問題要面對新的力量進來,或本來就有不同社區社群互動關係,還有資訊內部統整,管考或不同機關表單匯資訊流問題,大概這五組,之下,各位自行選擇跑桌,看黑板,這樣看得出來嗎?每桌都有寫題目,第五桌談傳承,人員經驗交流,第四組談社區,假設你面對比較多社區沒想法,你們想討論一個步驟、方法,然後不同角色介面該怎麼互動、對應資料是什麼?就到這一桌。這一桌去處理,文化部、農委會,或我們地方局處也好,我們要填報表不同,涉及到管考、資訊就來這組。第二組很明確跟空白區有關,剛才宜蘭會覺得這是不同問題嗎?還有不同角色介面在裏頭互動流程和相對應的資料,最後要談,現在社區要去面對,除了一直以來參與的人,要怎麼擴大從不同路徑進場社區參與的人、不同力量怎麼平衡。請大家用三分鐘想一下想去哪組,如果大家都擠到同一組我們再開桌,若沒人就是收,先跑桌,假設有組太多人我們拆兩桌,不要看想跟哪個主持人互動,要看議題,提醒各位討論請回想討論過程中講的是,如果今天有這樣機會有商有量,你會覺得不同位置,要面對你桌上問題,該是怎麼樣互動介面關係,工作步驟該是一步步怎麼走,請不要馬上回到管考的想像,而是覺得這件事要做好,不可能所有事情都文化部或所有事情都社造中心或縣府承辦人,大家可以怎麼分工?什麼時候可以做什麼?協力該發生哪個階段?需要做哪些事情?如果還有餘裕需要哪些資料對應?盡量在四點半前看可以談到什麼程度,接下來時間交給各位,開始第二輪討論。
第二輪報告
家華:各位現在到五點半時間不多,我剛剛跟Whisky討論,有默契他這一輪會先閉嘴,意思不是他不提供回饋請大家盡速就坐,會之後用網路書面的意見給大家,希望不要拖到大家太多時間,但五點半以後以小組報告完為原則。接下來依序空白區、管考、表單的問題以及傳承、社區如何有新的參與可能,最後是我們遇到的社區當下沒有想法的話該怎麼陪伴輔導,接下來時間交給哲瑋。各位朋友,要進入下階段了。我們看一下白板。
--------空白區----------
:各位應該都有聽過空白區這樣的字眼或處理過衍生下來的課題,方法上是先描述我們目前怎麼去看這件事,有四個縣市經驗,我們做整理,簡單來說我們的理想是資源有效分配,包含文化部會資源,空間部會,原民族,相關資源在中央是需要資訊共享或相關業務資訊共享,每個縣市政府的空白或補白只是抽象概念,實際上各地怎麼做,權責需要各地政府訂定,什麼樣是空白、空白的依據,如何編列預算,流程上應該是盤點當年度空白,我要做補白花多少錢,再跟中央提,分配,一定要社區呼應,滿多會轉譯成培力工作,空白區需要很多培力,反而補助金額不會那麼多,我們歸納幾個,紅色部分是盤點過程和資料及有關。紫色部分是社會網絡,例如說我看到空白區,我怎麼知道有空白區,可能林務局轉介,ˋ這跟資料看來無法扣合,是在地社區網絡。藍色部份是我們和其他組關聯,例如空白區內如何找到新勢力,可能和第一組相關,可能有些空白區有長久的社區組織,只是當下有些問題卡住,這可能跟傳承相關,或是他怎麼認識社區都要幫忙補課,這這中間或許有社區通、資料媒材,社區組織成員藝起來認識社區都好,大致上空白區這樣,核心概念是資源有效分配,但有些權責或權利義務,工作上的事項,特別縣市政府才知道什麼叫空白,中央給清單在地化修正,文化部如果要每一年需要多少錢去做空白區,需各地政府先盤過所謂空白是什麼,還有要怎麼跟其他部會談。
家華:有沒有想回饋的?他們很清楚,第一資源要有效分配,不是只有文化部的業務,可能空間單位營建署、原住民族,這些還是要以不同縣市脈絡為主,還有怎麼串聯不同網絡對空白區理解,不只文化部的,有沒有其他組覺得過去遇到的問題他們剛剛不一定有提到的或你要加強呼應。
雅玉:其實我們這組有美學館,或社造中心縣市部分,我簡單假設,縣市跟社造中心共同處理,那美學館跟縣市之間對空白區又可處理什麼?
家華:也就是縣市和夥伴關係,跟社造中心、美學館甚至公所,有去談不同介面合作嗎?
:我們剛好新竹嘉義美學館有在想公寓大廈,這議題反而是重要部分,其實有很多公寓大廈管委會,在都會型態內,若讓集合式住宅成員參與文化服務,我們在生美館有提。
哲偉:若讓公寓大廈是長這樣,有沒有組織好像是分類,但有沒有動能?其實要評估動能,可能看交回來成果,有時間我會去問各部會空白有無整合,畢竟中央整合離地方太遠了。
家華:有沒有人談空白區可以分享?
家偉(空白區始作俑者):我們忽略了空白區的,我們新勢力就談不完了。
家華:不同縣市要看不同縣市跨局處,雅玉強調外部夥伴關係,剛才嘉義老兵提議舉例新北跟台北空白區就算是公寓大廈也要看組織看動能,盤法不是錢有沒有過去,哲偉也提,是不是一開始培力較重要?有沒有人聽完完全不能接受,還是差不多這樣,如果沒有,那我們會整理下來給各縣市或文化部參考。
Whisky:我會怎麼處理這問題,我會處理人,該找誰進來培力,為什麼沒提需求?你們說地方決定,地方會怎麼決定?資源有限的狀況下,哪裡最空白?哪裡有動能,剛提動能,我拿做指標,有無其他指標?面對這樣問題,怎麼跨出第一步,那其他會pass什麼資訊過來,這種情況我很難看出來類似標準的東西,很難看後面資料到底該怎麼回應需求。
家華:定義空白區可不可以有指標?
哲偉:我們這邊初步共識是所謂空白是社會文化領域上效應少,不代表人口少,人口只是因素,不是主要,我覺得有方法找出依據,還有各縣市長期觀察部分。
家華:我覺得Whisky要回應哲偉不同縣市要訂,恐怕要抓一個評估。
哲偉:我們發現有些東西和資料扣不上,社會網絡部分,有點像轉介,讓大家互相幫忙,甚至對空白的地方,讓有經驗的社區去帶,這些指標也好,如果真的要定義空白,還是要透過廣義審議或工作坊,特別是民間,因為民間眼線較廣。
家華:那這組我們先處理到這邊,第二組是表單、管考等等。
--------表單、管考----------
:我這邊幫忙解釋,他們等等各自補充。首先我針對美學館和社造中心處理方式介紹,他們資料回應的是文化部、國發會、立委、行政院和審計部,雖然有補助系統支持,有既定表單,要資料,會從美學館下來到館長,各單位,到承辦,然後承辦會請社區寫相關成果報表或資料表,這是正常程序,是既定每次做完就填資料,比較困擾是有緊急資料和定期的,緊急叫做一天要拿出來,頻率三周一次,定期三個月一次,可是每個單位要的時間點不一樣,而且除基本欄位,他們每個單位所要的要求不一樣,所以每次一發緊急或定期資料,就必須下到社區,把這些社區成果報告在撈出來,再重新寫一遍,人工再重看一次,在從報告書撈出來,再上去館長、美學館這樣上去,因為頻率高,他們最害怕時間點,還有資料是否正確,文化部或國發會他們會問這些資料是否正確,因為不確定這些社區是否理解表格內容,又要重看一遍,其他和美學館合作,有補助要點,會邀請外縣市參與補助審查,但他們審查又不會邀請美學館,是架空排擠沒朋友嗎?他們有國發會有CGS系統,這國發會自己的,他們這些資料會從文化部的獎補助系統撈回來國發會,我們有問為何要有這些表單,他們說是要匯回文化部,文化部是因為國發會要,還是回到國發會,這系統只收中央資料不收縣市,現在沒有要填,但未來好像開始要填,為什麼國發會要,因為要做政策分析,但分析完不會回饋給縣市政府,所以只會一直填,等於只優化國發會自己系統,這是美學館,解決方案是承辦人自己覺得可改善的是,希望能知道什麼時候固定來要,知道期程就可定期產出。第二,希望承辦資料可彙整共享,因為現在是各單位不同承辦人,假設可以橫向溝通,資料整理,以後會比較快速。社造中心部分比較單純但也牽涉廣,文化部會下補助,請地方縣市政府、文化處給資料,有承辦業務的處室,例如城鄉處社會處等等,若團隊有社造相關資料,會請中心提供,他們有對資料做篩選,有些處室要的資料本來社造中心沒有,就可以說我們不提供,若有資料,就給文化處承辦,請承辦整理後自己回應處室,比較大困擾是這些表格非常細瑣,社區不一定填得了,有些沒技術,不會打字或沒word,可能協助手填或幫忙打字,有些是去年才出現的細瑣表格,不一定看得懂,所以社造中心要重新檢視資料正確性,還有個東西叫行事曆,文化處希望社造中心或其他專案,社區提供行事曆,只是為了讓長官方便去拜訪用,這是項特權,只是優化長官自己的行事曆,這是兩年一標,雖然程序會減少,希望補助要點公布更早,但沒有,因為所有決策卡在文化部,每年五月六月才說要補助,社造中心只能在那之後動作,他們想知道你要的決策這些補助資料到底要什麼?
家華:其他有問題嗎?你們有提出具體要...
:希望縣市政府可以補充他們要資料上面一些...
家華:因為他們這邊沒有縣市政府部分,所以站在社造中心美學館從中央下來社區的狀況,美學館想知道每個單位的資料需求期程,然後資料共享,國發會要資料過去可以給政策回饋嗎?但社造中心這邊提很多問題好像沒具體解決,比如遇到社區手填,行事曆彙整起來不是不行但是不是只是為了長官踏查,從中央部會再到縣市政府再到社造中心,時程可不可以調整?不會每次都只剩半年。
雅玉:這件事原本部內的期待,希望透過兩年一次核定給縣市計畫,讓縣市核定不要每次社區的操作很短,但我們發現縣市仍然是一年核定一次給社區,第一個是你們主計不會答應,他可能覺得第二年不能叫做預框數,就不願意給,第二是關乎到怎麼知道社區明年要不要做,那我覺得這件事是大家回頭來問說社區輔導機制,我不想用管考,就像部內對社區一樣,我們一次讓你們提兩年,期末一次評核機制,縣市對社區這樣會不會有這樣的想像?當初部內預想機制是這樣,但是試跑一次之後好像沒有縣市發生,有部份縣市把社造標案拉成兩年一標,讓輔導機制不中斷比較完整,想跟大家討論對社區部分可以怎麼處理,包括主計會不認為是欲框數部分,目前部內也有跟部內的主計單位處理,看能不能一部內核定的部分,像以前發公文給主計說,我們會給這樣的錢,主計就會放心。
家華:雅玉在講的是,至少文化部可以做到兩年,但下一步就是各位如何陪伴輔導社區一次兩年的狀態,但或許不完全解決問題。有沒有其他要回饋?
Whisky:你們都不會想要要資料嗎?
家華:你們都是被要嗎?
:我自己對我們社造中心的定義是,是提供答案,例如社區愛問,他想做什麼,哪邊可申請?以我們性質,我們對其他橫向聯繫很少,我們跟其他處室團隊很少互動。第二,我們也只是廠商,我們只是把契約做完,因為這角色關係,我們比較被動,我們基本原則是承辦要什麼資料我們就給,如果很難就回報,就再看怎麼處理。
Whisky:美學館呢?
:通常是自己先翻計畫書內容,沒有再跟社區要。
W:你不是很想要國發會那些嗎?
:想還沒有做。
:國發會是最主要跟我們要資料的源頭之一。
家華:國發會的管考處還社發處?
:好多耶。
家華:不就管考或社發?還有誰會去要?
:文化部可能就兩個部會,不只是文化部。
家華:就是同一個會有好幾個。
:我們也是現在有些專案,除社造中心,還有都會型的委託,我們一開始標單裡面,因為我們是中長期發展,會要求廠商做先期規劃,未來申請才有合理基礎,但都要做調查研究,要做很多對應中央政策橫向連結,做政策review,但長期社造中心確實不做跨局處這種data的這個,社造中心通常是被動狀態,主要是市府要求他們整合,不然他們分身乏術,那我們後面期末報告,寧願在未來做先期規劃,但中長期計畫都沒做盤點,反過來,文化部基礎,我們至少列出七項我們的中長程的各種東西,告訴團隊結果他們反而忽略這塊,對各部會撈的,不是社造中心沒做到,是他們沒提早被提醒。
家華:這到底是文化處要做?還社造中心,你的意思是因為文化處有推動委員會。
:針對跨局處合作的data或政策推動...
家華:你的脈絡是社造中心是社造推動委員會的幕僚單位,各縣市你們怎麼彼此看待各縣市的資源資料是哪個單位要做?早上就有再問,公辦民營最後哪些是政府端要做?哪些是被委辦單位可以做?謝謝嘉義的分享,他的意思是有些計畫若做先期會好一些,現在複雜的是各縣市資料各局處盤點,到底誰有能力去做、是不是社造中心可以乘載的,還有沒有其他?
:請教現場中心夥伴,在你們的標案不管明示或暗示,有被說要做跨局處甚至是縣市政府規劃願景的?
(很多人舉手)
:也有被要求賦予這個期待或是工作項目任務,包含社造推動委員會,跨資源盤整,甚至提出政策規劃,沒有的讓我們知道一下。
:沒有強制,四個人而已,有問我們,諮詢意見
家華:社造中心和美學館,你們會希望有更多自主空間,那盤整過程你們會認為是公務體系要自己做好,還是你們可以進場協助,這是很幽微的地方,這件事值得好好想一下,大家覺得這只是被交辦的工作,前提是誰可以做盤整和願景規劃?倘若我希望這不只是工作事項,可以是共同產製過程,變成誰要一起做盤整與規劃。
:其實回到各縣市政府各局處各科室裡面,補助到社區裡或是社區來提案,是大大小小計劃都有,各局處知道社造的概念想法,可能來只會寫社區只有兩三個計畫,可是其實可能環保署有環境計畫或環保小學堂可能直接補助,可能親近家園這些就沒有報告在裡面,這個不是嗎?這個也是,其實各科室每個承辦人都了解,各科室可能看社造可能看哪一科,其他處沒彙整到,會到社造中心這邊,我們就了解這些計畫。
家華:倘若那些局處沒跟你連結,你們也很難盤到,就算你們是社造推動委員會,可是你們不可能反過來發文去訪談。
:文化局發文收到的是社造相關,可能會到各局處某一科,公文就會流到...
家華:他有沒有辦法意識到這個業務不只是社造,這本身就是問題,還有要補嗎?再來是傳承。
--------傳承----------
狗狗:我們討論傳承,一直到現在都討論換承辦好像全部歸零,我們分五類,這個角色能做哪些,第一是文化部,如何傳承,方式一,可透過既有專案管理計畫書採購案,剛剛文化部實習生提到,傳承業務工作時就是,你去翻計畫書或採購案,去看既有資料可以怎麼接,第二是培訓,今天這種也是一種傳承,現在是探討新議題,可以再加一些背景資料,比如過去,因為很多問題像空白區,過去一直都在討論,怎麼在這基礎上,討論新議題時,舊資料如何被我們了解。第三,回到文化部資料開放,我們再討論資訊公開,每年度社造中心或縣市政府,文化部都發表格我們要回報,每年都在填表格,但換個承辦表格就是新的,但回報內容都一樣,就是劇場人才或影像人才,這些如果資訊公開就可以解決,不會每年都回表格給承辦,或資訊開放後,縣市政府可在上面找到過去盤點過的資料。
:有提到可否讓社造中心扮演這傳承角色,就是社造中心帶文化部承辦來認識社區。
狗狗:若站在縣市政府、文化局、美學館角度,如何傳承,宜蘭提到從作中學,前輩帶後輩的意思,從過程中學習,再來是資料保存流通,數位化或計劃書紙本保存都重要。第三我們希望社區通,每年度社區遇到核銷,必須把資料上傳到社區通才能結案,但流於形式,隨隨便便上傳就過關,不管內容,只要看到台灣社區通就結案,若可有效處理,因為現在社區通網站有點類似部落格形式,若資料可整理,比如列表、有不同欄位,有年度、名稱、補助成果跟照片可供下載,有利承辦、公部門可直接找到資料,也是傳承方式,我們對社區通有期許是用地圖方式呈現,把社區培訓成果,比如今年做人文地產景資源調查,就可呈現在地圖上,例如我點這個點,可知道社區有什麼達人,辦理什麼活動或在地故事和記憶,這些是可編輯,互動式的,不會現在社區每年都跟我說要做田野調查,每年作一樣的事,若我們有這些資料,就可以跟社區說不要再做一樣的事了,也有助社造中心跟政府看計畫書,可知道社區在哪個階段。公所,我們沒有公所人員,但每個縣市差異性很大,像台北市人口數比較多哪有心力管理社造業務,有的是公所很難介入,也沒有人才,我覺得公所介入要看運氣,像新竹有舉公所案例,會辦公所交流會,可在交流會上面交換彼此經驗,也是一種傳承。再來社造中心傳承方式就是建立社區人才資料庫,也許可以連結地圖上的傳承方式,另外是議題資料庫建立,就是哪些社區或哪些社群做了事情可整理成資料庫,再來是將社區狀況分類,比如社造中心可自己去盤點社區現在的狀態,每個社區過去狀態計畫,現在什麼狀態,下一步做什麼,像社造中心承辦也常換,交接資料很快就可以了解脈絡,各社區進行到什麼階段,建立起來對內外部都有幫助。再來社區,很實際的資料傳承,不管報告書成果光碟,社區通密碼,瑣碎事情必須整理傳承,社造中心或文化局每次都在被問社區通帳密。經驗傳承,組織跟核銷方式,或人脈都要傳承,好喘,好了。
家華:其他組有問題?要補充提問的,還是都急著回家?
--------新勢力進入社區----------
:我們這組討論新勢力進入部分,我們看其他組之後,我們其實沒太多結論,一開始我們試著釐清第一為什麼新勢力不願意進來,第二什麼叫新勢力,第一步不願意進入可以切成年輕不想進入,還有想進入的不知道怎麼進入,還有補助金額太少,大家變成被拜託來做的。第二焦點在新團體、新族群、新的人,然後還有舊團體內因為某種擾動,產生新想法,這能不能叫新勢力?最後我們幾個建議,第一,可能因縣市而異,有關於新勢力,特別是新族群比如新住民或原住民或青年,也許進入社造體系有障礙,障礙來自於新團體可能沒有合法性組織,那可能個人提案,可能委給社造中心,也可能主計不願意委,可能有圖利特定廠商嫌疑,或有些縣市以自己標案委辦費可以做,獎金的方式,有的主計根本不同意,如何放寬提案過程,可能在溝通或法規上比較彈性,可能文化部、地方政府溝通。另一疑慮:新勢力進社區,跟傳統社區的關係長怎樣,是被包起來,還是部份合作,怕年輕人進入社區之後,對社區很多怨言,社區也對年輕人有怨言,如何讓想法共融?衍伸到第三,這些過程有沒有可能培力或擾動過程,可不可能透過文化部、縣市政府或社造中心,有工作坊讓大家對話的過程,了解不同縣市有不同做法,我們現在常做的課程部分,把新的概念帶近來,讓舊社造點有新想法,激發他們找新團體,希望這些新合作團體彼此用比較開放心胸去看待。最後我們覺得各縣市政府或補助案當中,為什麼越來越少人或社造點,或很久的社造點會不見,有個結論是現在隨著越來越多人民團體願意作社造,但經費可能一年比一年少,但現在又常做的事通通有獎,很希望平均分配,事實上這樣做會稀釋到很多點,有沒有可能有人敢出來說,我要補助20萬就是20萬,只能補助幾個點就補助幾個點,後面的就不管,哪天前補足了,不要一開始寫最高補助30,可是只有十萬十五萬而已,這跟募資平台很像,需要三十萬做這件事,可是只有十萬十五萬就做不到這件事,補助經費跟想像的落差,這是我們最後拋出來的,謝謝。
家華:各位可以打破通通有獎嗎?可是社區又要公平性,涉及到溝通調整。
Whisky:我很好奇現在社造點,有沒有人想過社造計畫以外,能不能用平常管道去找錢的方法,有沒有類似分享的?
:信義房屋社區一家的計畫,是民間版的社造。
:他們特色是非常彈性,不太需要核銷。
雅玉:有沒有其他社造點用非公部門來做?除社區一家,其實社大全促會,從去年很有策略性跟意識刻意發展社大單位,因為社大都是政府委託,背後也是協會,很策略性輔導全促會轄下的某些社大用募資平台結合,不是從公部門拿錢。
:家華,狀況如何?
雅玉:這要有很多培力課程,我去參加兩階段,讓我很訝異的,大家知道募資平台的狀況,就是你必須要說服別人。
家華:或很多贈品。
:不覺得,因為社大他們提不出來,但他們的論述性故事性是吸引人,後來真的有提,是在紅龜募資,紅龜是目前募資平台完全公益募資,不做任何商業,兩個很意外的是,雖然門檻很低10萬以內,這兩個回饋的收穫是,他們學到有別於以往跟政府機關寫計畫書的經驗,他們懂得寫給社會大眾聽,而且很漫長的事,必須在過程一直被問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我覺得很成功的行銷,就是感人肺腑,其中有個是彰化二林社大,三十年來在做同一件事,他們和鄰近教養院保持關係,他們帶社大成員去教養院做服務,聽起來好像沒有什麼,那是私人教養院,資源不是很大,不是那種名氣很大有龐大基金會後盾的,他們提到募資平台結果很意外,他們以為會是彰化在地的鄉親關係,但平台得到的資料分析結果,絕大多數來外縣市。
Whisky:台東找貝殼放大,做完整的...
家華:從他們分享,如果不只對公部門,社區如何思考怎麼跟外界說明,理解我們在幹嘛?
Whisky:這就是新勢力進來,不管是貝殼放大,他們都會協助文案或相關。
雅玉:國外的募資平台我知道有好幾個類似跨域性的,像紐約或歐洲好幾個募資平台,做得很像數位社造的角色,他們去輔導提案單位,他們從想要服務的族群需要什麼、幫他們凝聚共識,才擬出募資方案,我覺得變得像數位社造中心,完全是透過募資平台的介面去做。
:我覺得這是大問題,我早上進來到現在還是很納悶,我覺得委託費再去作補助這件事風險很大,你已經委辦一個單位,再從委辦費再去邀請各種單位來跨界,民間參與就是自己提案、自己執行、自己核銷,現在個人可以用,已經打破像未來新住民個人可以來申請,我們新竹北埔,我們也是用委辦費,但規則怎麼訂?願意來提案的,我們給什麼機制近來,還是要做個簡章,我們新住民還是做個全國說明會,雖然就是團隊執行,因為幾萬塊是他們自己規定,我們那時就跟團隊講,我們一案一年就是八十萬,你要用補助或委託還扶植,你要跟我們一樣開誠布公定一個辦法,你的辦法原則是如何,要公告遊說說明,不是委辦不行,是機制也要清楚,才能落實政策,那會破壞所有獎補助,會有法律問題。
家華:謝謝提醒,進最後一組。
--------沒有想法的社區----------
:我們的問題是社區沒想法怎麼辦,這邊有雲林、花蓮、基隆政府夥伴。第一部分談沒想法是指什麼,可能是新社區沒做過,特別是管委會部分。第二部分可能老社區停滯狀態,可能想什麼做什麼,沒有連續性,甚至提供專家意見,他可能無法採納。再來是他想要資源但沒有想增進什麼,不清楚他的想法,大概是這三個狀態。進一步談,所謂沒想法某程度可能從縣市政府的角度去看社區沒想法,但社區自己可能想法著重在他們就是要做擾動,要促進社區關係發展,但上位的角度來看,社區好像沒進展,沒進展的狀態下,我們談上位可能涉及,第一縣市政府角度,補助有兩環節,從文化部經費過來和縣市政府經費,補助給社區就要思考這兩個角色,縣市政府環境地理因素,可能花蓮著重原民,文化部是要推社區繪本,這樣狀況進行補助,有夥伴提說可能從寬鬆角度去認定補助類型,寬鬆可能繪本有些主題,可能有其他,可能是縣市政府沒想到的部分,另外提到舊社區角度,他們談到生活層面可能涉及各局處,從文化局可能涉及文化層面,社區要做什麼才符合文化局要做的事情?涉及文化局對自己業務認定,從基隆經驗來說,不看類別或是否文化部分,而是分社區類型,可能是新興社區,跨域型或進階型,對不同社區部分,沒想法會著重在流程進行,包括強調社區、社造中心、美學館能各自做什麼,沒想法時有兩三個流程,一個是期初的方式:提案前訪視或課程,才提案,期初的提案可能有三個角色進去,包括家族長,可能社協一個類型,管委會也一個,基隆也有個人提案的,家族長可能比較了解社區的狀態,可能會在訪視過程提供方法,三個角色同時就在訪視過程幫助社區產生想法。下一個部分是課程,可能透過提案前兩到三周的周末,針對新興社區談社造是什麼或基本教材計畫書撰寫,跨域型的社區可能談年齡主題、進行方向,這個部分配合訪視進行,舊社區可能在課程前就進行,才會形成新東西,新社區可能在課程中,成員就進入社區了解可以怎麼提案,這樣狀況下可能比較可以處理想法怎麼出來,這部分可能回頭處理老社區這樣無法採納一些意見,可能需要休息一下,可能面對如何處理社區反彈,但目前基隆好像沒到這個狀態。再來可能當專家跟社區想法不同怎麼辦,可能專家覺得社區是合作社區影像,那社區覺得要做劇場,這部分從能力狀態去思考,可能中間需要談課程怎麼處理,那不補助可能在課程、提案前擾動過程,沒有過怎麼辦?可能會找相關其他局處團隊進行轉介,可能牽涉局處之間認知這件事怎麼形成,才能真正讓反對系統可以運作,基隆市經驗之前有社造工作小組,幾個局處就有在談,在彼此補助案遴選有參與審查,這部分可能會涉及機關首長想法,可能過程中回到上位怎麼看待文化局要做什麼,若可以運作是不是會受到影響,大概這樣。
家華:他們開始先講文化部到縣市政府都有上位政策,那跟社區的落差怎麼拉,另一種是不分政策,是看社區走到什麼階段跟社區動能去分,分成跟提案前執行,還有提案後是自己到相關局處怎麼做轉介分流,他們那組再講的,的確可以拉出工作方法流程,但對應資料可能就沒有時間談,有沒有人要補充?
:請問不管基隆或其他,我知道滿多縣市有把社區分新興、跨域、進階幾種分類,名字可能不一樣但大概理念分法可能差不多,想請問定義怎麼產生?然後分類時,有沒有用到什麼資料佐證?第二問題,延續家偉,大家是否有行政意志,我這次不給滿,是給真正好的,我好奇各縣市這樣過程中,真正有用這樣資料和長官委員分析溝通的,是不是可以跟我們分享這樣的經驗。
家華:8/11怡蓁姊姊沒來,我們可不可以從下一階段資源來做這件事,我覺得可能時間大家累了,剛剛雅玉有問,後面這趴大家有講文化部能做的,會一併整理然後回饋給大家,想問會議結論和文化部可以接球、各位其他的建議,到底是發公文到各機關比較好還是用其他方式,因為她也擔心發公文方式對各位有影響,今天結論文化部會看他們可以怎麼對應調整,也會納入下階段社區通或相關補助要點的調整,那有些不是文化部這邊,而是其他單位的是不是一併整理?大家覺得非正式email好還是公文,大家覺得怎樣不會那麼大壓力。
:這會議記錄基本上跟文播一樣匿名處理,有些縣市8/11有反應說這樣的東西若有公文可以跟長官或社造委員會溝通時有用,我心裡也想像,怕這樣公文怕大家夥伴有其他困擾或壓力,我想跟大家取得共識。
:有種公文處理方式,畢竟我們算研習活動,不是執行會議或開會通知單,像市長找我們開,就有各科代表,因為是開會通知有形成會議記錄,因為今天是研習,因為我們是因為義務深造,我覺得可以做成果發包書,或成果分享,函文希望透過有效結論,給各縣市作經驗參考,這樣就不是會議記錄,我覺得用這樣給,不然長官收到,我們要往上呈,他會說你們什麼時候去開會我們不知道,這邊變成以後形成公文,我會說用成果資料的方式去分享。
家華:一個公文去是工作坊的成果分享,還有其他建議嗎?
雅玉:我也不希望什麼樣公文發下去,納入明年輔導團隊工作項目,有點失去真正在討論的東西,我想多聽一點。
家華:簡單講是謝謝大家會議提供,不想回饋後變成你們履約項目,大家有沒有想法建議?又希望今天不是講講可以被聽到,還有大家講的期程,但有些部分要回到縣市政府或公所,或在座各位自己的機關內部怎麼調整,怎麼PASS今天訊息,對大家來講有助益,不會反而更困擾。
雅玉:還是剛剛提到的,如果是的話舉個手。
家華:用成果分享,但裡面也會帶到。
:有沒有發公文對各縣市有什麼差別?
家華:怕直接發公文對大家講,有我們沒想到的不好效果,有沒有其他非公務體系,我是覺得公文也不會那麼快發,如果有想到一些顧慮再告訴雅玉,不然他就是用公文工作坊成果分享,我自己是覺得雅玉這次很願意把大家講的東西調整再明年度社區通或相關可處理的業務調整。他們九月初會跟司長報告今天內容,再整理一下才寄給大家,他們是有意願跟大家討論,不是辦身體健康的,非文化部部分看是怎麼處理才不會傷到大家,我會怕造成你們這種困難。
雅玉:因為slido可以一個禮拜,我們延長到一個禮拜,大家手上資料有slido,用不習慣的我的email大家都有,你們有想到更好的處理方式可以這樣回饋。
家華:如果沒有其他問題,掌聲謝謝各位,我今天聽收穫很多,但這一趴就像家偉他們說的前面處理很多問題,沒有辦法很快進入處理流程,社區通跟雅玉這邊包括8/11的部分會整理成給大家,你們也可以思考回去有哪些可以調整的,那今天就到這邊,謝謝大家。